5nm芯片集體“翻車”?2021集成電路行業5nm新消息解讀
據雷鋒網分析,最早商用的5nm芯片是去年10月份iPhone12系列手機搭載的A14仿生芯片,這款芯片晶體管達到118億個,比A13多出近40%,且6核CPU和4核GPU使其CPU性能提升40%,圖形性能提升30%,功耗降低30%。
緊接著華為發布麒麟9000,集成153億個晶體管,8核CPU、24核GPU和NPU AI處理器,官方稱其CPU性能提升25% ,GPU提升50%。
到了十二月份,高通和三星又相繼發布了由三星代工的驍龍888和Exynos 1080,同樣聲稱性能有較大提升,功耗下降。
最先被爆出疑似“翻車”的是A14。
據外媒9to5Mac報道,部分iPhone 12用戶在使用手機時遇到了高耗電問題,待機一夜電量下降20%至40%,無論是在白天還是晚上,無論有沒有開啟更多的后臺程序,結果依舊如此。
最廣為用戶詬病的還屬驍龍888。
在首批使用者的測試中,不少數碼評測博主都指出首發驍龍888的小米11性能提升有限,功耗直接上升。有人將此歸結于驍龍888的代工廠三星的5nm工藝制程的不成熟,由此以來三星自己的兩款5nm芯片也面臨“翻車”風險。
如果按照摩爾定律,芯片的晶體管數量每隔18個月翻一番,性能也將提升一倍,但晶體管的微縮越來越難,如今在從7nm到5nm的推進中,手機芯片的表現似乎并不盡人意,不僅在性能提升方面受限,功耗也“翻車”,面臨先進制程性價比上的尷尬。
為何5nm芯片頻頻翻車?當芯片工藝制程越先進時,性能與功耗究竟如何變化?
集成電路的功耗可以分為動態功耗和靜態功耗。
動態功耗通俗易懂,指的是電路狀態變化時產生的功耗,計算方法與普通電路類似,依據物理公式P=UI,動態功耗受到電壓和電流的影響。
靜態功耗即每個MOS管泄露電流產生的功耗,盡管每個MOS管產生的漏電流很小,但由于一顆芯片往往集成上億甚至上百億的晶體管,從而導致芯片整體的靜態功耗較大。
在芯片工藝制程發展過程中,當工藝制程還不太先進時,動態功耗占比大,業界通過放棄最初的5V固定電壓的設計模式,采用等比降壓減慢功耗的增長速度。
不過,電壓減小同樣意味著晶體管的開關會變慢,部分更加注重性能的廠商,即便是采用更先進的工藝也依然保持5V供電電壓,最終導致功耗增大。
- 上一篇:比特幣突暴跌什么原因?2021比特幣泡沫要破滅了嗎?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