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0m8ki"><acronym id="0m8ki"></acronym></strike>
    <button id="0m8ki"><tbody id="0m8ki"></tbody></button>
  • 全球芯片短缺:引發恐慌性下單 漲價潮向產業鏈傳導

      全球范圍的芯片短缺問題正愈演愈烈。

      近日,美國汽車制造商福特稱,由于芯片短缺、需求疲軟,即日起至2月19日,福特位于德國薩爾路易市的工廠將停工停產,這是福特近期受到影響的第三座工廠。大眾、豐田、本田等車企也先后公布了全球減產計劃。

      “目前晶圓供貨緊張主要在汽車領域和一些高端制造領域。”1月22日,千門資產投研總監宣繼游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以新能源汽車、5G智能手機等為代表的終端技術迭代帶動芯片需求激增。

      調研機構IDC認為,“缺貨”將成為2021年手機行業的關鍵詞。IDC預計,到2022年,超過50%的主流手機廠商會將旗下的5G手機產品橫跨3家或以上芯片平臺,以降低風險,保證供應穩定。

      供需失衡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產業鏈上游的材料、晶圓、封測等漲價逐漸向整個行業傳導。

      1月22日,華天科技(行情002185,診股)(002185.SZ)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整個封測產業從去年開始就一直處于訂單飽滿狀態,漲價是隨行就市,“上游漲價帶動原材料上漲,我們價格也會相應浮動”。

      晶圓供貨緊張

      1月23日,芯片行業人士秦曉(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缺貨潮引發恐慌性下單,不少終端企業正以往常幾倍的采購量囤貨,這也刺激芯片制造企業從上游搶購制造芯片的晶圓。

      秦曉介紹,晶圓一般分為6英寸、8英寸、12英寸規格不等,目前晶圓廠的產能主要集中在8英寸和12英寸。

      粵芯半導體擁有廣東省及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唯一進入量產的12英寸芯片生產平臺。

      "芯片行業已經形成一個區域集聚的趨勢,粵港澳大灣區有著如廣汽、格力、美的等眾多企業涉及芯片應用,每年全國60%的芯片消耗在這里。”此前,粵芯半導體副總裁李海明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提到。

      1月21日,時代周報記者就芯片短缺行業背景下公司生產是否受到影響,有無拓產計劃等問題聯系粵芯半導體相關負責人,對方回復稱:“公司靜默期,暫時不方便透露”。

      “當下行業景氣度高的是8英寸環節產品。”1月21日,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美炳告訴時代周報記者。8英寸產線多用于生產電源管理芯片、MOSFET器件、CMOS芯片、指紋識別芯片、ToF、TWS芯片等產品。受市場需求驅動,多家晶圓代工廠發布8英寸產能滿載的消息。

      時代周報記者整理獲知,A股和H股中,有8英寸晶圓產能的公司包括華虹半導體(01347.HK)、華潤微(行情688396,診股)(688396.SH)、中芯國際(行情688981,診股)(688981.SH;00981.HK)、士蘭微(行情600460,診股)(600460.SH)等。

      中芯國際2020年第三季度月產能為51.02萬片,當季產能利用率為97.8%;華潤微去年三季度以來,8英寸產線滿載,實現90%以上的利用率;華虹半導體三座8英寸廠在第三季度的產能利用率達102%。

      產能飽滿推動公司市值水漲船高。Wind數據顯示,2020年,華虹半導體、中芯國際(H股)、華潤微市值累計漲幅分別為148%、85%、49%。

      展望2021年,TrendForce集邦咨詢旗下半導體研究處表示,目前晶圓廠多半僅能利用現有工廠空間提升生產效率,或是改善瓶頸機臺、租賃二手設備等方式進行有限度的擴產。

      半導體行業研究機構SEMI預計,由于下游行業景氣度攀升,8 英寸晶圓廠產能將持續落地。2019年—2022年,全球8英寸晶圓產量將增加70萬片,年均增幅約為4.5%。

      迅速擴充產能

      眼下,產能緊張已從晶圓代工傳導至封測,以及材料供應商、終端廠商等。

      據報道,半導體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上半年封測事業部接單全滿,訂單超出產能逾40%。

      “當下產能的瓶頸是在封測,國內封測在可預期的未來內擴張速度不如前端制造,造成無論是當下需求旺盛的PMIC(主要是8寸),還是相對沒那么旺盛的低端數字類產品(主要是12寸)都在封測這端被卡。”天風證券(行情601162,診股)在研究報告中寫道。

      面對產能困局,被稱為“中國測封三雄”的華天科技、通富微電(行情002156,診股)(002156.SZ)、長電科技(行情600584,診股)(600584.SH)先后出爐定增方案,擴充產能。

      1月19日晚,華天科技公告稱,擬定增募資不超過51億元,用于建設多個封測項目。此前,通富微電已于2020年11月成功募集32.45億元,長電科技則正在募集不超過50億元資金。

      持續增長的芯片需求,也在刺激上游材料企業加速產能擴張和技術升級。近期,包括鼎龍股份(行情300054,診股)(300054.SZ)、滬硅產業(行情688126,診股)(688126.SH)、南大光電(行情300346,診股)(300346.SZ)等均公告擴產規劃。

      滬硅產業定向增發募集資金50億元,用于集成電路制造用300mm高端硅片研發與先進制造項目、300mm高端硅基材料研發中試項目,以及補充流動性資金;鼎龍股份表示,擬新建集成電路CMP用拋光墊項目(三期)及年產能1萬噸集成電路制造清洗液項目,計劃投資5.67億元;南大光電擬投資6.6億元,進行ArF光刻膠產品開發和產業化工作。

      1月22日,有半導體行業觀察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材料廠商紛紛發布擴產計劃,是配合晶圓行業,由產業鏈傳導而來。

      漲價潮將延續

      “2020年以來,全球集成電路的晶圓制造及封測產能持續緊張,導致交期延長。部分關鍵原材料漲價,大部分晶圓廠以及封測廠均不同程度的進行了漲價,導致芯片以及電路整體成本大幅度上升。”華潤微稱,從 1月1日起,對該公司產品價格做相應調整,調整幅度視具體品種不等。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下半年共有34家半導體廠家宣布調價,而進入2021年不足一月,就又有12家發布“調價函”,包括華潤微、微芯科技(MCHP.NASDAQ)、光寶科技、富滿電子(行情300671,診股)(300671.SZ)等。

      從發布的通知來看,漲價幅度平均在10%—20%之間,個別企業如國產閃存控制器廠商得一微電子,宣布旗下的嵌入式存儲控制芯片上調50%,成為漲幅較大的產品之一。

      晶圓供貨緊張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漲價聲音向產業鏈下游傳導,封測也受到波及。

      據媒體報道,中國臺灣地區封測廠2020年第四季陸續針對新訂單調漲價格20%—30%,今年第一季將再全面調漲5%—10%。進入2021年后,芯片行業的漲價潮沒有緩解跡象。

      1月22日,時代周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華天科技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回復稱,整個產業鏈從去年開始就一直處于訂單飽滿狀態。對于漲價現象,該人士稱,“隨行就市,上游漲價帶動原材料上漲,我們價格也會相應出現浮動。”

      長電科技證券部工作人員則回復時代周報記者,目前公司訂單穩定,產能飽滿,生產經營一切正常,不便針對單個產品的價格變化進行評論。

      “造成芯片產能緊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擴產不夠外,還有疫情、美國打壓、備貨不足等原因。目前來看,緊迫的狀況將持續到2021年下半年。”林美炳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洱| 定陶县| 寿阳县| 尤溪县| 武安市| 南平市| 陈巴尔虎旗| 博乐市| 扎兰屯市| 龙陵县| 岐山县| 明水县| 长葛市| 彩票| 闽侯县| 丹凤县| 安图县| 仁怀市| 乌拉特前旗| 长子县| 大洼县| 定兴县| 黄龙县| 浮梁县| 鲁山县| 吉林省| 沐川县| 汝州市| 磐安县| 富民县| 定襄县| 绥宁县| 沿河| 登封市| 巨野县| 自治县| 高雄市| 建水县| 怀安县| 安西县| 蒲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