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銀行為何成為上市困難戶
在金融去杠桿等壓力下,銀行對資本的渴求更為強烈,而上市無疑是一條最有效的融資渠道。2月5日,A股市場即將迎來2021年首家也是第38家A股上市銀行——重慶銀行(行情601963,診股)(港股01963)。縱然上市之心熱切,但梳理“后備軍”銀行的IPO之路,不乏有銀行在輔導備案階段就開啟上市長跑,亦有銀行不斷拉長IPO戰線,經歷終止審查或撤回材料后重新出發。部分銀行登陸A股“夢難圓”癥結何在、如何能搬開“攔路石”在欲搶灘資本市場的銀行中突出重圍,受到市場關注。
開啟IPO長跑
剛剛過去的2020年,銀行上市方面頗為沉寂,年內僅廈門銀行(行情601187,診股)一家登陸A股市場。目前擬上市銀行基本是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從擬上市陣營第一梯隊的情況來看,重慶銀行于2021年2月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最新信息,除了上海農商行、齊魯銀行、瑞豐銀行3家已過會銀行之外,截至2021年1月28日,排隊待審的銀行共13家。其中,廈門農商行、亳州藥都農商行、江蘇海安農商行、江蘇昆山農商行、湖州銀行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蘭州銀行、江蘇大豐農商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東莞銀行、廣東南海農商行、廣東順德農商行、廣州銀行、重慶三峽銀行選擇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排隊序列中,除湖州銀行審核狀態為“已反饋”外,其余12家銀行均處于“預先披露更新”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元老級”擬上市銀行謀求A股上市一路走來頗為坎坷。比如東莞銀行上市歷程已走了超過十年,該行早在2008年3月就啟動了A股上市之路,在2012年進入IPO“落實反饋意見”階段,然而2014年該行因未完成預披露而終止審查。2019年3月,東莞銀行重啟上市沖刺A股市場,出現在證監會IPO排隊名單中,目前處于“預先披露更新”狀態。
眼下,尚在各地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的企業構成未來沖擊A股IPO的擬上市銀行“第二梯隊”,但亦有銀行在輔導備案期就開啟長跑,比如洛陽銀行早在2011年10月即與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港股06030)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九年備戰期間中信證券曾發50余次輔導工作報告,但洛陽銀行上市之路始終未有進一步進展。
“上市難”癥結何在
努力“搶灘”登陸資本市場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小銀行熱切希望突破資本瓶頸的訴求。前期由于銀行業的業務擴張比較顯著,資本金承壓,尤其在疫情沖擊下,中小銀行補充核心資本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上市無疑是一條最有效的融資渠道。
但為何一些銀行IPO之路磕磕絆絆甚至成為“上市困難戶”?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直言,上市對于普通企業來說也并不容易,我國銀行業機構超過4000家,大多數是區域運營的中小規模銀行,公司治理水平較差、資產質量一般,加之行業競爭激烈、經濟下行周期等多因素影響,導致資本市場對絕大多數銀行認可度低。
投行從業人士何南野進一步指出,銀行上市難,一是政策因素,由于銀行規模一般較高,對股市融資會形成較強的壓力,因此,對于銀行上市,監管一向都比較謹慎,不會大規模放任銀行上市;二是部分銀行本身存在一些對上市有實質性影響的障礙,如股東人數較多、股權確權有難度,或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指標與其他排隊銀行沒有優勢,導致上市審核進度屢屢被推遲。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對于謀求上市的中小銀行來說,股權、合規、公司治理、董監高變動等問題成為其上市主要障礙。同時也有銀行存在“差異化”掣肘,比如根據洛陽銀行近幾年的輔導報告,土地、房產等規范確認工作就成為該行上市之路上一直未挪開的“攔路石”。
面對當前監管的嚴審核態勢,即便是IPO只差臨門一腳,亦有銀行“急剎車”撤回材料。證監會2020年12月29日公布的信息顯示,廣州農商行上會前夕主動撤回IPO申請材料。業內人士指出,主動撤回材料,一般情況下是存在重大難以解決的問題,導致不符合上市發行條件,比如業績出現明顯下滑、歷史沿革不合規、董監高嚴重違法、業務合規性差、盡調不充分等,都會構成上市審核的障礙。而上市臨門撤回材料預示著銀行要重新排隊,重新接受證監會的審核。
北京商報記者曾就上市進展相關問題致電東莞銀行、廣州農商行、洛陽銀行,其中,東莞銀行、廣州農商行電話未獲接聽,洛陽銀行表示不便接受采訪。
嚴審核下如何突圍
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扶持中小微企業“主力軍”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問題也得到監管重視。在監管加大中小銀行多渠道融資支持力度之下,未來銀行上市審核趨勢如何?銀行IPO是否會提速?如何從眾多擬上市銀行“后備軍”中突出重圍?成為了市場和銀行關心的問題。
廖鶴凱認為,未來銀行上市審核趨勢依然不容樂觀,公司治理水平和資產質量較好的銀行大多數已經上市,而且整體估值也處于較低水平,擬上市銀行還需繼續苦練內功,提質增效才能殺出重圍。對于中小銀行來說,未來治理體系更完善、業務有特色、專而精的更容易脫穎而出,完成估值突圍,走向IPO之路。
何南野也指出,未來銀行上市審核依舊會更加嚴格,數量也會有所控制,一方面是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銀行的競爭程度加強,盈利壓力更大,各類指標有可能惡化,不利于監管審核;另一方面,未來A股的政策支持行業依舊會是科技、醫藥等,對傳統銀行會有一些限制,大規模的銀行上市基本不可能。在監管扶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的背景下,一些優質銀行,尤其是一些金融科技優勢突出的銀行,其IPO預計會加速,但對于一些不具有差異化優勢的中小銀行,預計IPO機會在逐步縮窄。
談及什么樣的銀行IPO之路將更為順暢,何南野指出,一是業績好,資產質量優質,風控優勢突出;二是金融科技優勢突出的中小銀行;三是在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科技企業融資方面有突出貢獻的銀行。當然,要實現上市,最核心的還是業績良好且各類指標達標,這是各家銀行最需要關注的。要實現這些目標,一是要進一步夯實資本金規模,加大股東增資或吸引新的戰略投資者;二是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在傳統借貸業務之外,擴大中間業務收入比重;三是強化科技優勢,打造科技密集型的輕型銀行。
- 上一篇:動力電池回收網絡加速建設 好生意背后痛點難解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