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重磅發文!轉基因迎來大消息,這些股瞬間飚了
2月18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和規范生物材料轉移轉讓轉育的通知》。
該《通知》第一條,就明確要鼓勵原始創新,支持從事新基因、新性狀、新技術、新產品等創新性強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發活動,新研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應比同類已獲批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有所進步。
第二條是強化產品迭代,支持高水平育種。以生產中的主推品種為基準衡量生物育種水平,鼓勵已獲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向優良品種轉育,轉育的品種綜合農藝性狀應不低于當地主推品種。
也就是說,政策面從研發到應用都在支持推動,不過強調一點兒,是新研發產品性狀要高于當天主推產品,不支持無意義的同質化研發。
市場反饋
該政策明確支持企業轉基因研發投入,為歷史所罕見,在轉基因有投入的企業將明確受益。
今天市場反響強烈,截至發稿神農科技(行情300189,診股)上漲逾14%,大北農(行情002385,診股)上漲逾7%,荃銀高科(行情300087,診股)上漲5.15%。同花順(行情300033,診股)軟件轉基因版塊上漲3%。
去年,轉基因板塊曾被引爆,不少公司有好幾倍漲幅。引爆點來自2019年12月30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的一份名單“擬批準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192個植物品種目錄”,真正引起眾人關注的是排在最后的三個:兩個抗蟲玉米品種和一個抗除草劑大豆品種,它們均來自國內種業研發機構。
這其中,大北農在轉基因版塊投入時間長,投入資金多,隆平高科(行情000998,診股)搭建了以杭州瑞豐、海南隆平和巴西隆平為主體的轉基因種子研發體系,雜交玉米種子產業正快速邁入全國前列,荃銀高科等也有涉及。
目前我國2019年轉基因推廣品種僅有抗蟲棉和抗病番木瓜,種植面積僅320萬公頃。但不時有轉基因主糧作物種植新聞爆出,包括東北區域。
行業資深評論員張鑫表示,放開越明確,預期差越小,估值已經很高了,剩下的就是看業績邏輯了。
種業類上市公司近年來普遍業績不佳,不過估值并不低,有業績修復,政策利好的原因,去年種業類上市公司表現并不差,除了輿論擔心糧食短缺,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轉基因推出預期。
歷程
2007年一號文件第一次提到轉基因,內容是要轉基因食品標識,2008年要求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項目,第二年農業部發放了三個水稻、玉米轉基因育種安全證書。
轉基因育種政策幾經波折,從啟動研究到加快研究,再到2016年的慎重推廣。此后轉基因內容就被淡化,2018年和2019年沒有轉基因內容。
2020年重新提到轉基因,只是換了一個名號,改成“農業生物技術”,提到,“加強農業生物技術,大力實施種業自主創新工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認為,不提轉基因,是公眾對這個名詞太過敏感,希望少引起一些爭議。
按照安全性原則,農業農村部規劃的路線,是從非食用到間接食用再到食用,即首先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最后才是食用作物。
目前,我國被批準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有棉花和木瓜,批準進口轉基因品種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等,進口的轉基因品種只能用作加工原料,不允許在國內種植。
去年政策面頻繁提到轉基因,熱度空前,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在產業化層面也有所進展。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2019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準清單,其中包括2個玉米品種和1個大豆品種。這是距2009年2個水稻、1個玉米獲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之后,又有主要農作物品種獲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同年7月,又有1個玉米品種和1個大豆品種獲批。
細則
農業部18日《通知》剩下的四條,都是前兩條的細化,具體為:
三、發揮市場作用,促進成果轉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研發成果由市場檢驗。積極開展農業轉基因生物生產配套性、市場成熟度、產品競爭力、技術創新性等綜合評估,遴選出能夠滿足生產需要、符合市場需求、引領未來趨勢的重大成果,打通由研發到應用的關鍵環節,加速成果推廣應用。
四、加強主體培育,發揮企業主導作用。落實企業在農業轉基因生物推廣應用中的主體地位,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促進創新資源互融互促。引導院所高校的優質農業轉基因研發成果按照市場機制向企業集聚。推進轉基因研發科企合作,鼓勵企業、企業與院所高校聯合申報生產應用安全證書,讓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應用和貿易的主體力量。
五、規范生物材料流動,強化溯源管理。生產性試驗以上階段農業轉基因生物材料轉移轉讓轉育的,法人單位應提前30日向農業農村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書面報告,提供去向、用途、溯源管理、責任義務等相關情況及雙方擬定的協議文本(格式見附件)。轉移轉讓轉育報告納入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中安全管理措施審查范圍。
六、明確全程責任,壓實責任主體。生產應用安全證書所有者承擔該農業轉基因生物從研發、品種選育、種子生產、種子營銷、作物生產貿易到產品退市等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安全管理主體責任。發生轉移轉讓轉育等活動的,應明確并落實相關方責任義務,確保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
- 上一篇:電子競技員國家職業標準出爐!2021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全部名單一覽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