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剛”新型技術 減隔震行業迎來高速發展
自2013年起住建部開始“研究起草 《建設工程抗御地震災害管理條例》”,2014年到2016年持續推進,2017年調研,2018年“加快推進研究起草”,2019年 “配合司法部加快推進”,2020年“加快推進”并“做好條例宣貫”,每年均有一定程度進展,到2020年已強調“做好條例宣貫”,充分印證國家對出臺該條例的信心和決心。
今年由于疫情的特殊性,經濟受到一定影響,防災備災重要性凸顯,地震類作為自然災害防治九大工程之一,對于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意義重大。實際上,全球地殼活動頻繁,2020年年初至今 (11月28日)我國發生地震602次,其中五級以上地震30次,全球發生地震987次,其中五級以上地震402次。從房屋上進行功能性防護更有利于防范地震災害,而房屋中的減隔震應用已是目前人力可及的最有效防災方式。
此前,條例中明確強調的隔震減震技術屬于 “以柔克剛”新型技術,不同于“以剛克剛”的傳統抗震方式,隔震與減震分別減弱地震作用50-80%和20-30%,效果顯著。近年相關標準頻出,為條例落地奠定基礎。《建筑隔震橡膠支座》JG/T118-2018、《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T38591-2020《建筑抗震韌性評價標準》等各類相關標準于《條例》推進的同時相繼落地,不僅彰顯我國加強防震減災基礎能力的決心,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為后續的行業規范化發展打好基礎。
從各維度空間測算來看,裝配式建筑工藝的發展以及立法內 (新建和舊改的學校、醫院等公建以及老舊住宅改造等)+立法外(LNG、地產、機場、IDC、地鐵上蓋等)+增量裝配式應用給減隔震行業帶來了約440億元的發展空間,而當前減隔震行業空間僅15億元,行業將長期處于較高速度的發展。
投資建議>>>
推薦震安科技(行情300767,診股)(行業龍頭)、天鐵股份(行情300587,診股) (軌交減隔震并新發可轉債布局建筑減隔震)、時代新材(行情600458,診股)(軌交減隔震并擁有LNG隔震項目經驗)。 太平洋(行情601099,診股)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