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罕見漲停,低估值輪番崛起,新一輪風格切換來了?
周四(2月25日),A股三大股指漲跌不一,其中上證指數小幅收漲,創業板指繼續走弱。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3585.05點,漲0.59%;深證成指報14828.8點,跌0.28%;創業板指報2977.18點,跌1.01%。
盤面上看,市場風格轉向低估值藍籌股,地產、保險、銀行板塊輪番崛起,盤中拉升走高,房地產指數大漲近6%,保險指數漲4.19%,銀行指數漲1.59%。
// 地產板塊崛起,萬科A(行情000002,診股)罕見漲停 //
2月25日,房地產板塊大漲,嘉凱城(行情000918,診股)、萬科A、新城控股(行情601155,診股)、世茂股份(行情600823,診股)等10余只A股股票漲停,整個板塊漲幅近6%。
港股市場上的內房股也集體走強,合景泰富集團、新城發展等近20只內房股漲幅超過10%。
值得一提的是,萬科A收獲近三年來的首個漲停。盤后數據顯示,深股通買入12.89億元并賣出2.71億元,一機構買入2.82億元,一機構賣出2.24億元。
// “集中供地”傳聞引發地產股大漲 //
房地產股突然集體大漲,與市場傳言的一則消息有關。
2月24日,一則關于“自然資源部召開22個重點城市實行集中供地試點工作視頻會議,要求2021年住宅用地供應實行集中出讓”的消息在網上流傳。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該消息確有出處。
2月23日,“全國2021年住宅用地供應分類調控工作視頻培訓會議”召開,自然資源部開發利用司開發利用司副司長莫曉輝對2021年住宅用地供應分類調控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自然資源部開發利用司市場監管處相關負責人從科學編制實施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堅持做好住宅用地信息公開、實行住宅用地集中出讓和加強監測監管和考核評價等四個方面詳細講解了2021年住宅用地供應分類調控工作要點。
一年最多供三次地的說法,便出自“實行住宅用地集中出讓”的要求。
對此,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表示,一旦實行次數限制,集中出讓的招拍掛規則,增加土地市場透明度,則更有利于形成市場有序、穩定的競爭格局,減少“地王”出現的頻次,穩定優秀企業的盈利水平,推進優勝劣汰。從制度上來說,土地市場的改革可以是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最后一塊拼圖——內卷化競爭將因此結束,真正優秀的房企的穩定性和成長性將都有所上升。
開源證券表示,“兩集中”帶來土地供應端變革,一二線城市土地溢價率有望下降,改善房企毛利率。
此外,Wind數據顯示,房地產板塊當前整體市盈率不足10倍,且基本是處于十年最低估值水平,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 還有哪些高分紅低估值藍籌股? //
Wind統計顯示,全部A股中,當前市盈率在10倍以內,近12個月股息率超過3%,且2018年和2019年股息率均超過3%的公司有72家。從相關公司行業分布來看,多為房地產、銀行相關企業。
具體來看,華夏幸福(行情600340,診股)、榮盛發展(行情002146,診股)、藍光發展(行情600466,診股)、建發股份(行情600153,診股)、貴陽銀行(行情601997,診股)、天健集團(行情000090,診股)、中國建筑(行情601668,診股)、綠地控股(行情600606,診股)、交通銀行(行情601328,診股)、民生銀行(行情600016,診股)等多家公司當前市盈率不足5倍。
(以2月24日收盤價測算)
// 機構看好市場風格切換 //
對于后市,興業證券(行情601377,診股)張憶東表示,金融、地產等深度價值型核心資產,有望圍繞年報和一季報進行價值重估。上半年全球經濟復蘇共振,推動全球股市風格切換,以及2020年四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業績改善是較強的催化劑。
招商策略指出,展望未來,A股機構投資者占比提升是大勢所趨,大盤股風格更可能在中長期占優;但在相對短期的視角下,由于經濟周期和市場環境變化、以及機構占比波動,仍可能出現小盤風格階段性占優。成長價值風格方面,一季度很可能成為本輪基金發行的高點,正反饋機制弱化,短期市場向更加均衡的方向演變。中長期來看銀行理財和養老金可能成為A股重要增量資金,在這些中低風險偏好資金加速入市的階段,將更有利于價值風格。
國信證券(行情002736,診股)發布研報稱,當前A股總體估值水平不高,甚至低于歷史平均水平。目前基金重倉股估值偏高,普遍處在歷史90%分位數以上。超級藍籌股的相對估值已處于高位,而部分細分龍頭股票或已具備較好的投資性價比。在經濟復蘇盈利周期向上的背景下,后續行情會出現更多輪動和擴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