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全文重點解讀:發展目標是什么?(3)
全面提高綜合交通樞紐管理水平
完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連通浦東國際機場和長三角全域的軌道交通體系,建立以虹橋國際機場為核心的國際航空運輸協作機制,拓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港口集疏運功能,打造暢通便捷的綜合交通門戶。
強化國際航空運輸服務功能。優化拓展虹橋機場國際航運服務,明確與國際開放樞紐相適應的功能定位。加強虹橋機場與周邊機場協作,加大信息共享、運營管理、航班備降、應急救援等方面合作力度。強化虹橋與浦東兩機場聯動,提升對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國際服務功能支撐,推進“空陸、空水”聯運服務發展。
共建跨區域軌道交通網。加強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與蘇浙周邊站點協同發展,擴大高鐵輻射范圍,規劃建設滬蘇湖、滬乍杭、通蘇嘉甬等高鐵,探索研究設置高鐵蘇州北站塘河動車所必要性。加快推進松江、蘇州高鐵北站、嘉興高鐵南站擴容提升工程建設。加強與虹橋商務區相連接的鐵路建設,規劃研究蘇錫常都市快線和滬嘉市域鐵路對接上海市域鐵路、南通連接上海虹橋、商合杭連接滬蘇湖、合馬連接江蘇南沿江城際等鐵路,加快打造虹橋商務區與長三角主要城市兩小時軌道交通圈。開展涉及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軌道交通新建項目和延伸項目規劃研究,加快上海市市域鐵路嘉青松金線、金山鐵路延伸至平湖和海鹽、南楓線等線路前期工作。建設江蘇(蘇州)鐵路物流中心、太倉港疏港鐵路專用線,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客貨運服務能級。
加快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加快建設蘇州(太倉)港物流樞紐(太倉港區集裝箱四期工程)和蘇南、京杭大運河、浙北高等級航道,形成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高等級航道網絡。加快內河碼頭和航線建設,加強江港河港無水港等內陸港口與蘇州(太倉)港、嘉興港對接,優化港口集疏運結構。推進蘇州(太倉)港建設中近洋集裝箱貿易港以及上海港遠洋集裝箱運輸的喂給港,拓展直連直通的遠洋航線,打造江海聯運核心港區與近洋運輸集散中心。提升嘉興港能級,加快嘉興海河聯運示范區工程及海鹽智慧海港基地建設,協同虹橋打造“海空聯運”示范區,開展滬甬鐵路通道前期工作,聯動寧波舟山港,助力打造世界級港口群。
顯著提升服務長三角和聯通國際的能力
加強服務長三角的功能平臺建設,推動要素交互融通,促進公共資源普惠共享,為長三角走向國際提供商務、貿易、交通等領域的高端服務。
強化服務長三角的功能。依托虹橋商務區高端商務設施,服務長三角開展招商引資、人才招聘、廣告營銷等商業合作,為長三角地區企業、協會商會等設立研發中心、營銷公司、外事聯絡處等功能性機構預留空間、創造條件。發揮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金融資源優勢,支持合肥打造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為長三角企業提供便利金融服務。依托虹橋國際貿易新平臺,鼓勵專業貿易、跨境電商等交易平臺為長三角省市設立專區,定期發布國際貿易企業機構名錄、進出口商品供需信息,推動國際貿易企業、機構到長三角省市設立加工、倉儲基地。支持上海登記設立跨區域社會組織。鼓勵長三角其他地區各類主體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內布局設點,利用政策優勢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層次水平。
擴大聯通國際的服務效能。拓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聯通國際的領域和渠道,建設長三角區域城市展示中心,在虹橋商務區共同打造長三角各城市“虹橋國際會客廳”。依托全球數字合作城市聯盟,促進長三角內外國際數字經濟領域重點城市交流聯通。推進虹橋國際機場在蘇州、嘉興等地建設虛擬航站樓,“一站式”提前辦理出關、乘機手續,提高交通出港便利度。依托蘇州(太倉)港、嘉興港江海河聯運平臺,加快建設通州灣長江集裝箱新出海口碼頭航道、蕪湖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為長三角貨運客運出港提供出關檢查、航班信息、倉儲中轉、中介代辦等優質服務。
保障措施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貫穿于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創新治理理念,改革治理體制,提升社區、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增強要素支撐。在堅決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的前提下,按照市場化方式設立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投資基金,主要用于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平臺發展、公共服務信息系統集成等投入。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作用,允許省級政府在新增債務限額空間內自主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用于支持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統籌空間設施共享利用,鼓勵工業、倉儲、研發、辦公、商業等用地混合布置,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能。
強化風險防控。防范貿易風險,加強空運整車、跨境電商等重點領域海關監管,引導進出口企業采取多種方式開展真實合規對外貿易,有效預防和打擊走私等行為。防范金融風險,加強包括自由貿易賬戶在內的各類跨境資金流通渠道管理,建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機制。防范數據安全風險,嚴格監測異常數據信息流動,采取有效措施防御和處置來源于境內外的網絡安全風險。防范人員跨境流動風險,提升出入境管理服務水平,強化涉外場所和外國人集中居住區安全保障。防范重大公共安全風險,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應急響應平臺和決策指揮系統,提升綜合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加強統籌協調。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領導下,上海市、江蘇 ⒄憬 安徽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實施主體責任,完善分工合作機制,推動本方案落地見效。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加強指導,在政策安排、改革創新、項目實施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統籌協調,研究重大問題,總結成功經驗,適時組織開展方案實施進展情況評估,督促落實各項重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