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緊缺中芯國際或成贏家 2021公司現狀及前景展望(2)
目前,中芯國際已量產的14nm工藝還不能制造最先進的手機SoC,但CNBC指出,并非所有產品都需要最先進的芯片,比如汽車芯片就需要基于更成熟的工藝制造,而這也是中芯國際的優勢。
根據中芯國際官網,14nm為先進邏輯技術,28nm及以上為成熟邏輯技術。
2020年四季財報顯示,該公司14/28nm工藝占比為5%,40/45nm和55/65nm工藝的占比接近50%。
“這些技術要老得多,但對于消費電子以外的許多行業來說已經足夠好了。”CNBC援引華興資本分析師指出,中芯國際也一直在為客戶提高價格,這應該對該公司有利。
實際上在全球缺貨的背景下,漲價的不只是中芯國際。臺媒3月2日 報道稱,臺灣老牌上市晶圓代工廠對同一批貨漲價兩次,為歷來首見。
為應對產能緊缺,中芯國際決定對成熟制程加大投入。該公司在四季度財報會上披露,預計2021年資本開支為4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成熟工藝擴產,小部分用于先進工藝、北京新合資項目土建及其他。
中芯國際計劃,2021年成熟12英寸產線擴產1萬片,成熟8英寸產線擴產不少于4.5萬片。
此外,該公司考慮加強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臺開發和布建,并拓展平臺的可靠性及競爭力。
不過在實體清單影響下,中芯國際大部分設備到下半年才能到位,所以對2021年的營收貢獻不大。該公司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表示,希望28nm及以上節點的產能在未來幾年穩步增長。
資本市場方面,華興資本分析師對中芯國際港股給予“買入”評級,目標股價為43港元,該價格比周一26.75港元的收盤價高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