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是做什么的?公司主營業務光伏和飼料簡介(2)
2.太陽能電池業務報告期內,公司一方面持續推進精細化管理,通過“明星生產線”、“內部指標改善之星”、“合理化建議”等精細化管理措施實現降本增效和工藝完善;另一方面,把握市場趨勢,優化產品結構,逐步提升大尺寸產品占比,隨著眉山一期項目的投產,公司的產品線進一步得到完善,目前已經實現對市場上所有PERC電池主流的156、158、16X、18X、21X等各種尺寸的全覆蓋。通過持續的降本增效、品質提升及產品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公司太陽能電池非硅成本進一步下降。技術研發方面,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在聚焦主流PERC技術在產品轉換效率與可靠性的進一步提升和優化基礎上,積極開展包括HJT、TOPCON、PERC+等有可能成為下一代量產主流技術路線的中試與轉化工作,同時保持對包括鈣鈦礦、疊層電池等前瞻性技術的跟蹤與研發論證。上半年,受疫情導致的光伏終端需求延遲影響,行業開工率普遍下調,太陽能電池市場價格同比下降30%左右。報告期內,公司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業務實現銷量7.75GW,同比增長33.75%,實現銷售收入58.43億元,同比增長0.22%。隨著行業需求逐步回暖,目前太陽能電池主流產品價格已較上半年低點提升10%以上。報告期內,公司眉山一期7.5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已投產,可兼容生產21X及以下所有尺寸電池產品,目前正在產能爬坡中。同時,公司啟動了眉山二期7.5GW及金堂一期7.5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預計2021年內投產,屆時公司太陽能電池產能規模將超過40GW。 3.光伏發電業務:上半年,光伏終端裝機復工時間比去年同期延遲了2-3個月,已復工項目也由于人工緊缺及物流受阻原因,一季度項目施工進度緩慢,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終端裝機進度逐步恢復正常。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在包括江蘇泗洪、江蘇如東、江蘇揚中、湖南常德、湖北公安、山東濱州、江西高安、四川西昌等全國多個省市開發建設了“漁光一體”基地,共計建成以“漁光一體”為主的光伏電站44座,累計裝機并網規模2,127MW,上半年累計實現發電97,098萬度。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公司持續強化差異化競爭力的打造和提升,突顯“水上產出清潔能源,水下產出優質水產品”復合增效優勢,同時緊緊圍繞“543”的成本下降目標,加快推進光伏平價上網目標。目前,公司在建光伏項目的綜合成本已下降至3.5元/W以內,隨著設計方案的進一步優化和技術的創新進步,將進一步推動公司實現成本下降目標,迎接平價上網時代的廣闊發展空間。
飼料及產業鏈業務:受全球疫情影響,國內外原材料價格上漲,推高飼料企業的生產成本,經營風險增加,飼料行業競爭格局加速分化,強者恒強,而中小企業因抗風險能力有限,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報告期內,公司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全力復工復產,強化經營管理。生產方面,繼續實施產能統籌,提升產能利用率,推進標準化生產,持續優化生產成本;采購方面,以高效的決策力和執行力,開展原料供應保障工作,通過對原料價格走勢的精準判斷和快速決策,保障主要原料采購成本優于市場平均行情;市場營銷方面,公司快速啟動線上養殖技術服務,突破疫情期間服務專家無法抵達一線服務客戶的困局,同步上線“一點通”網上訂貨系統,提高訂貨效率,將飼料等生產物資及時送達經銷商、養殖戶,極大緩解了下游養殖斷料問題。同時,繼續加大優質客戶開發力度,推廣“產品+服務+模式”的三合一養殖盈利模式,結合消費轉型升級,在以水產飼料為核心的基礎上,優化產品結構,加大特種水產料比例,通過苗種、動保、養殖服務等系列優質配套服務,在積極推動特種水產行業發展的同時提高公司產品盈利能力;內部管理方面,公司繼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支撐經營能力,強化預算跟蹤機制,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牽引作用,實施強有效的團隊激勵措施,保障公司有效運營,穩步發展。報告期內,公司實現飼料及相關業務收入84.87億元,同比增長19.25%,實現飼料銷量233.29萬噸,同比增長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