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市場2021暴跌原因解讀:3月市場一路下行怎么回事?
昨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其中滬指下跌1.82%,創業板指更是大幅下跌3.50%。行業板塊呈現普跌態勢,僅港口水運、旅游酒店、鋼鐵、民航機場等有限板塊逆市走強。事實上,這樣的下跌態勢已經延續了一段時間。數據顯示,2月18日-3月9日,創業板指已經累計下跌接近23%,跌幅位居全球股市跌幅榜首。而深證成指下跌超過15%,上證綜指下跌超過8%。
指數回撤,讓基民很受傷。從農歷春節首個交易日起至3月8日,近5000只權益基金的平均收益為-11%,其中跌幅超20%的達到595只。昨日A股依舊大跌,這意味著跌幅超20%的基金將更多。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公募產品收益率中位數已從春節前的高點10.7%回落至0%,其前100大重倉股的收益率也從18.3%回落至-1.6%。數據顯示,僅3月8日當天就有3070只基金下跌,占比99.32%。其中,15只基金跌幅超7%,123只基金跌幅超6%,492只基金凈值跌幅超5%,跌幅最多的達8.56%。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近兩周以來由于海外通脹預期的上升以及投資者對貼現率的擔憂,A股市場尤其是前期抱團股出現迅速且猛烈的調整。當前的問題其實更多的是結構性矛盾,而非總量問題。在中小盤結構當中,周期公司數量與市值占比均相對更高,隨著經濟復蘇的縱深與景氣的擴散,更多的抱團外的行業、公司有望進入盈利和估值的改善。另一方面,利率上升部分反映的是經濟增長的加快,其次是通脹預期的上行,在短期劇烈的通脹預期波動后,未來通脹預期的斜率有望收斂,恐慌情緒也有望逐步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