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為什么會虧損1166億?“一年虧損1166億”背后的真相解讀
3月23日盤后,快手公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這也是快手在港上市以來公布的第一份財報。
財報顯示,2020全年快手營收587.8億元,不及市場預期593.82億元;2020年全年凈虧損1166億元,市場預期為凈虧損706.69億元,全年經調整后虧損為79.48億。
結果,這份財報還沒捂熱,一場罔顧常識的跟風運動就悄然登場——“快手虧損1166億”的新聞開始密集滾動在各大網站首頁。
不得不說,這個從快手財報脫穎而出的“異數”能有如此強悍的傳播能力,出乎所有人意料。
快手虧得起1166億嗎?
“快手一年虧損1166億”這句話,稍微思考一下就會覺得不合常理。
2021年1月27日,A股21家上市公司密集發布預虧公告時,累計虧損不過104億元。彼時,單家虧損額最大的金一文化,公司預計2020年凈利潤下限為虧損34億元。
如今,快手憑一己之力將這一數值拉到虧損1164億的新高度,可能嗎?
建議一本正經認為快手能虧1166億的人,花半小時打開快手沉浸式體驗一下,上面熱情的老鐵真能激情打賞1166億供快手虧損嗎?反正每天能虧3.2億的產品什么樣子我沒見過,至少不該是快手這樣的。
回過頭仔細瀏覽快手的公告就會發現,問題出在很多媒體為了追速度,過于片面理解虧損1166億這一數據。
事實上,在國際財務會計準則中,優先股會被計為負債,產生的公允值變動便被記為虧損。而快手財報中股權持有人應占年內虧損1166億,實際包含了可轉換可贖回有限股公允價值變動的1068.45億,這并非公司業務造成的虧損,而是公司上市后股票漲得太猛造成的,海外亦不少上市公司出現過此現象。
所以,快手2020全年的經營虧損實際上是103億元,經調整后虧損為79.4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