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潮”持續發酵推動半導體板塊整體走強,多家大廠受影響,機構看好產業鏈中長期發展
金融界網4月1日消息,半導體板塊漲勢強勁,細分領域汽車芯片概念漲幅居前,全志科技(行情300458,診股)、韋爾股份(行情603501,診股)、銀河微電(行情688689,診股)、新潔能(行情605111,診股)、立昂微(行情605358,診股)等多股大幅拉升。
近日,車載芯片短缺已引發國內外汽車產商減產或停產,預計短期內供應狀況難以明顯改善。受過去幾年單邊主義影響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范圍內產業鏈供應鏈運轉較為脆弱,供給端的沖擊正在釋放。“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完善產業鏈供應鏈保障機制。當前宜加大統籌,科學調度產業鏈供應鏈關鍵材料和關鍵環節,在有效打通堵點和疏通痛點基礎上,努力補上斷點,確保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高效運轉。
“缺芯”背后,整個芯片產業鏈的漲價連鎖反應已經開始。從供應鏈的最上游到最下游,從原材料到成品,每個環節都應聲“喊漲”。3月29日,據媒體報道,臺積電的12英寸晶圓計劃于今年4月開始調漲價格,漲幅達25%,這也意味著,臺積電整體報價再創歷史新高。
而缺芯潮也對多家企業造成了較嚴重的影響,3月29日,蔚來汽車對外宣布,由于芯片短缺合肥江淮的蔚來工廠將暫停生產5個工作日。蔚來汽車停止生產并非孤例。3月24日,通用汽車就因為芯片的短缺不得不將北美地區的減產計劃延長;3月25日,福特汽車也宣布,由于芯片短缺俄亥俄州的一家商用車廠停止生產;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以來,已經有數十家企業因芯片短缺而減產、停產。
對此,銀河證券指出,受汽車功率、MCU等芯片短缺的影響,全球汽車制造商面臨短期減產、停產的困境。由于芯片供需趨緊,制造商加大產能投入,全球半導體設備出貨量維持高增長。考慮到新建產線的建設周期,預計本輪半導體設備的高景氣將持續至2022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有望突破800億美元。我國為全球半導體設備最大需求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仍然較低。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供給端呈現壟斷特征,美、日企業占據主導地位:美國的應用材料、泛林半導體、科天和泰瑞達均為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合計占有市場份額近50%。國內廠商目前在全球半導體設備領域體量較小,但隨著技術的積累,近年來在刻蝕機、去膠機及熱處理等細分設備的產線已經實現0至1的突破,中長期發展空間廣闊。
對于半導體產業鏈,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指出,大陸集成電路產業擁有巨大國產替代空間,移動終端時代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產業轉移的條件已經成熟,在政策扶持和技術趕超的雙輪驅動之下,行業進入成長快車道。我們看好半導體整體產業鏈的未來中長期發展,認為“自頂而下”與“農村包圍城市”兩大邏輯將會驅動行業實現跨越性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