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下的鋼鐵行業
自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首次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后,我國領導人先后6次在國際會議上提及該目標,充分體現出我國對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重視與決心。
2021年2月,中鋼協發布《鋼鐵擔當,開啟低碳新征程——推進鋼鐵行業低碳行動倡議書》。2021年將是鋼鐵行業實現低碳元年,行業正式開啟新紀元。
減產在所難免
金屬行業最主要碳排放來自鋼鐵和電解鋁,作為工業部門第一大碳排放來源,鋼鐵行業碳減排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步,且產量削減是鋼鐵行業最為有效的減排手段。
根據CEADs,2017年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分別占全國/工業部門碳排放量的18%/47%,為工業部門最大的碳排放來源。同時,鋼鐵行業也是工業部門最大的污染物排放來源。據生態環境部數據,2018年全國鋼鐵行業顆粒物、SO2、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約 163.6/68.3/92.9萬噸,為全部工業行業第一,同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亦位列前三。
自去年底以來,工信部在重要會議上多次提及鋼鐵行業壓減產量是落實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措,將鋼鐵行業列為2030年實現碳達峰的重點行業。并表示,堅決壓縮粗鋼產量,確保粗鋼產量同比下降,另一方面,高能耗、低效益的中小企業將被淘汰,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通過低碳創新來提升競爭力。
與此同時,鋼鐵行業限產令還在不斷升級。
3月19日,唐山市率先發布減產通知,要求東華鋼鐵等七家鋼鐵企業上半年執行限產50%的減排措施,下半年執行限產30%,另外還有16家鋼鐵企業全年執行限產30%的減排措施。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發布《全省“十四五”和2021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及重點任務》,提出對全省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計劃“十四五”期間,“退出煉鋼產能1876萬噸,煉鐵產能1397萬噸,到2025年,10%以上高爐-轉爐長流程企業完成電爐短流程轉型”。為改善2021年空氣質量,要求在2021年12月底前,淘汰煉鋼產能465萬噸,煉鐵產能507萬噸,關停退出地煉產能780萬噸,焦化產能180萬噸,以降低相關污染物排放。
4月1日的最新消息顯示,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將于今年組織開展全國范圍的鋼鐵去產能“回頭看”檢查以及粗鋼產量壓減工作,引導鋼鐵企業摒棄以量取勝的粗放發展方式,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2000年以來,受益于城鎮化、工業化的不斷推進,我國鋼鐵行業產能持續擴張,年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27億噸上升至2020年的10.65億噸,復合增長率達到10.66%。
2016-2018年供給側改革后,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同時,粗鋼產量持續上行,行業產能利用率升至高位,整體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數據顯示,2020年螺紋鋼平均價格為3713.21元/噸,較2018年下降409元/噸,去年行業平均噸鋼毛利為296元,相較2018年下降754元。
隨著限產令的升級,2021年鋼鐵行業將會出現3000萬噸左右的供給缺口,鋼鐵企業的利潤空間也有望在今年進擴大,廣發期貨數據指出,螺紋鋼現貨和盤面利潤環比上升,5月合約盤面利潤988元/噸,10月合約盤面利潤1158元/噸。
未來走向何方
當城市化率低于70%時,粗鋼產量增速基本維持在10—15%的水平;而當城市化率接近或高于80%時,粗鋼產量增速逐漸趨零或 出現負增長。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60.6%,而根據剛剛出臺的十四五規劃,2025年我國城鎮化率計劃達到65%的水平,城鎮化率的提升將繼續拉動我國鋼材需求。也就是說,從需求端來看,未來鋼材依然具備穩定可靠的市場需求。
從供給端來看,自供給側改革以來,鋼鐵行業龍頭公司通過持續的優化管理、變革激勵機制、提升效率等手段實現降低成本,行業龍頭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優勢。而在碳中和背景下,行業龍頭已經具備了碳排放量的優勢,舉例來說,若假設碳價分別為50/100/150元/噸,則用于購買配額所犧牲的噸鋼凈利分別為12.3/24.5/36.8元/噸。根據mysteel,2019年上市鋼企中最低噸鋼凈利為 19.2 元/噸,已不足以承擔碳價為100或150元時購買配額的費用。
龍頭企業借助自身工藝優勢持續降低減碳成本,與其他企業的成本差距將進一步擴大,行業龍頭的超額收益將更加明顯。此外,在總量減排機制下,綠色制造能力差的鋼企將被迫減產停產,產量受到制約。以唐山市發布《3月份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月方案》為例,文件要求全市100家重點涉氣企業總體減排量不低于45%,重污染預警下重點企業進車量將受限,超排帶來的行政處分將直接影響鋼企實際產量。
綜合來看,隨著碳中和政策的不斷推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的窗口將再次打開,鋼鐵行業集中度的上升仍將持續。此外,在行業細分領域中,重點關注硅鐵的結構性機會。
硅鐵作為鐵合金的一種,主要是在煉鋼工業中用作脫氧劑和合金劑,作用是幫助獲得化學成分合格的鋼和保證鋼的質量。其下游最大的應用即為鋼鐵行業,占比超過 70%,其次為金屬鎂和鑄造產業,以及出口需求。
生產一噸粗鋼使用4公斤硅鐵,按當前現貨價格6700元/噸,相當于27元/噸,在鋼材成本中占比較小,正因如此,其價格更有彈性,去年全年硅鐵產量538萬噸,同比下降5.9%。國金證券(行情600109,診股)的測算結果顯示,今年全年硅鐵的總需求將達到560-570萬噸左右水平,同比增長在5%上下。
從行業格局來看,CR10市占率在50%上下,CR5市占率在39%上下,其中,鄂爾多斯(行情600295,診股)、內蒙君正為國內最大的兩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