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殺豬盤!“豬肉自由”背后,豬企股價業績雙殺,4000億牧原竟逆市起舞,揭開“豬茅”高毛利秘密!
金融界網4月15日消息 近日,“豬肉價格連續下降10周”一度沖上熱搜,多地豬肉價格低于20元/斤。隨著“豬肉自由”愿望的實現,持有豬肉股的股民卻連連叫苦,戲稱“真正的殺豬盤來了!”
的確,受豬價持續下降,豬企業績下滑等原因的影響,豬肉股跌跌不休。近日,養豬巨頭們的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除了4000億“豬茅”牧原股份(行情002714,診股)逆勢大幅預增之外,新希望(行情000876,診股)、天邦股份(行情002124,診股)、正邦科技(行情002157,診股)等企業均預計凈利大幅下降。
二級市場的反應如出一轍,今天新希望、天邦股份、溫氏股份(行情300498,診股)、正邦科技股價均呈不同幅度下跌,牧原股份逆市上漲2.12%。
豬價下跌豬企業績集體“爆雷”
最近養豬企業可謂是“雷聲滾滾”。
金融網粗略統計,2020年除溫氏股份和鵬都農牧(行情002505,診股)外,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新希望等養豬企的凈利潤較2019年均有較大上漲。
然而,豬企們在2021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則來了個大轉彎。兩家巨頭于14日晚發布的公告顯示,新希望預計一季度凈利潤為1.2億至1.8億,同比下降88.94%至92.62%。天邦股份則為1.91至2.38億,同比下降50%至60%。此前,正邦科技也發布了一季報預告,預計凈利潤同比下降66.32%至77.36%,為2.05億元至3.05億元。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豬企們不約而同地將其歸結于不斷下跌的豬肉價格。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上旬與3月下旬相比生豬(外三元)價格為22.9元/千克,環比下降11.9%。
事實上,自今年春節后,國內生豬出欄價格降幅明顯。據商務部監測,自1月下旬(1月18日至24日)起,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十周下降,豬肉價格降幅達到約27%。專家指出,除了春節過后的季節性因素帶來豬肉價格持續回落以外,本輪豬肉價格下降也是中國生豬產能恢復“兌現”的表現。
農業農村部預計,到今年6月份左右,生豬存欄量將會完全恢復到2017年的存欄水平。下半年全國生豬出欄和豬肉供應有望完全恢復正常,屆時豬肉供應形勢越來越寬松,從價格上來看,豬肉價格同比也會繼續出現下降。
“豬茅”凈利潤逆勢增長近7成
與上面幾家難兄難弟不同的是,號稱“豬茅”的牧原股份卻逆勢而行,預計一季度實現凈利潤為67億元至73億元,同比增長62.17%至76.70%。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牧原股份表示,隨著國內生豬產能逐漸恢復,2021年一季度生豬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由于公司生豬養殖規模有所擴大,一季度銷售生豬772.0萬頭,較上年同期增長201.09%。2021年第一季度銷售量同比大幅增加是導致本期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增長的主要原因。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一季度牧原股份能繁母豬存欄維持增長,達到284.6萬頭,環比12月底增長8.5%,預計2021年該公司生豬出欄有望突破4000萬,到2022年公生豬出欄量有望達到6000萬頭,以量補價實現業績的同比增長。
在發布一季報的同時,牧原股份還公布了2020年業績報告,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62.7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8.31%,實現歸母凈利潤274.51億元,同比增長348.97%。
對于2020年業績大增的原因,牧原股份表示,一方面是生豬價格上漲,另一方面是生豬銷量增加。
具體而言,2020年生豬價格持續高位,該公司商品豬全年銷售均價為30.19元/公斤,同比上漲61.10%,生豬總銷售量1811.5萬頭,同比增加76.67%。其中,商品豬1152.4萬頭,仔豬594.8萬頭,種豬64.3萬頭。
牧原自繁自養模式成就高毛利
值得注意的是, “豬茅”牧原股份能扛今年一季度的豬肉價格大跌,或與其自繁自養的模式密不可分。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牧原股份采用的是“全自養、全鏈條、智能化” 生豬養殖模式,而其他豬企采用的是“公司+農戶”代養模式。
基于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牧原股份的種豬、仔豬均為自產。在正常年份,商品豬的單位成本差異不是特別明顯,但在仔豬價格大漲的背景下,差異就被顯著拉大了。數據顯示,2019年牧原股份向同行業可比公司銷售的仔豬均價為1201.44元/頭,同比增長209.70%,2020年1~9月為1985.49元/頭,較上年同期增長92.52%。
在種豬、仔豬來源方面,牧原股份不僅均為自產且不對外進行采購,且還會向同行業的溫氏股份、新希望等供應種豬、仔豬。
據悉,仔豬的外購價格最高超2000元/頭,而牧原股份內部供應的仔豬成本價低至每頭200~300元,這個價差最終會影響企業的毛利率。在生豬產品中,種豬、仔豬的毛利率明顯高于商品豬。自2019年至今,牧原股份的種豬、仔豬的毛利率有所增加。
此外,國內疫情反復導致養殖門檻不斷提高,券商分析,牧原股份頭部優勢明顯,該公司生物安全水平高、產能領先、成本控制優秀等相對優勢進一步拉大,行業驅動與公司自身成長共振,未來有望進一步提高市占率,成長為綜合性生豬巨頭。
- 上一篇:2021美國樓市新消息:房產大漲什么原因?放水對房價影響如何?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