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全文內容匯總(5)
(十一)當好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
35. 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平衡擴大有效投資和防范債務風險關系,優化鐵路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和投資結構方向,保持合理有效投資規模,統籌推進鐵路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基礎設施融合應用,精準補短板、強弱項、促升級、提效率,全面提升鐵路基礎設施體系發展質量和現代化水平。
36. 強化重大戰略支撐能力。加快實施一批戰略性、標志性重大鐵路項目,更好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雄安新區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實施,有力支撐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加快城際和市域(郊)鐵路發展,打造“軌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服務支撐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
37. 促進扶貧減貧和國土開發。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及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對外鐵路通道建設,完善資源富集、人口相對密集地區具有扶貧減貧、國土開發及沿邊開發開放功能的鐵路規劃建設,擴大鐵路網絡覆蓋通達,提升鐵路公共服務水平,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發揮支撐作用。
38. 推動鐵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貫徹國家總體安全觀,建立健全高效協調機制,推進鐵路建設發展與國防建設、軍事運輸、戰時應戰和應急保障、科技創新和標準規范等深度融合,提升鐵路對國防軍隊建設及國家總體安全的保障能力。增強鐵路職工國家安全和軍民融合意識。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
39. 發揮“高鐵+”支撐引領作用。依托高鐵通道和樞紐助力發展高鐵經濟,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發揮高鐵車站輻射帶動作用,科學推進高鐵站區及周邊綜合開發建設,發展站城一體融合的臨站經濟。發揮高鐵通道網絡優勢,促進要素合理流動和資源高效配置,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發展高鐵與城鎮、產業、旅游等現代經濟體系深度融合的通道經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對鐵路工作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政治擔當,牢記先行使命,堅定自覺地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確保鐵路事業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發揮國鐵集團的鐵路行業主體作用,與鐵路設計、施工、制造企業及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協會等共同推進現代化鐵路強國建設,凝聚推動鐵路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落實支持政策。推動建立健全穩定的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協調加大中央財政對邊疆國防等鐵路和公益性較強鐵路建設的支持力度,研究論證發行鐵路建設長期債券,依法保障建設資金來源,強化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推動建立公益性運輸和公益性鐵路虧損核算評估和補貼機制;推進鐵路市場化債轉股、國鐵企業股份制改造、化解鐵路債務負擔等重大事項;推動研究制定深化運輸結構調整、引導支持增加鐵路運量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協調中央和地方推動鐵路重點領域法律法規制定修訂。
(三)深化路地合作。發揮路地雙方優勢,合力推進鐵路發展。落實中央和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要求,深化投融資改革,分類推進建設運營。屬于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權的干線鐵路,由中央與地方共同出資建設,國鐵集團負責建設實施和運營管理,地方政府在建設、運營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屬于地方事權的城際、市域鐵路等地方性鐵路,由地方政府負責籌資建設和承擔運營責任,國鐵集團發揮行業、技術、管理等優勢,積極支持所屬企業按照市場化方式受托承擔技術咨詢、建設和運輸管理。
(四)強化組織實施。將規劃綱要目標任務細化分解融入五年規劃、三年行動方案和年度計劃壓茬推進,科學制定階段性目標任務,組織實施重大先行工程,合理規劃先行建設進程,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健全工作機制,確保規劃綱要落地見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及鐵路企業先行先試。建立健全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評價指標體系,更好科學評判和開展對標對表。加強對規劃綱要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落實,適時開展評估,及時修改完善規劃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