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拿不到Carry的VC/PE“打工人”
“有人說打工人拿不到Carry,‘打工人’肯定拿不到啊!”
“今天芯片火,招來一群芯片博士,明天量子計算火,再把芯片博士踢掉招一群量子計算博士,都是拿不到Carry的打工人,到最后留下的只有早早上岸的、有募資能力的合伙人。”
投中網“做VC 8年,33歲的我,要去拿張工科博士文憑”一文中,這條留言獲得高贊。“拿不到Carry的打工人”,引發了眾多討論。
一般來說,VC/PE從業人員的薪資由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及項目收益等幾部分構成。這其中,Carry,即指的是機構投成并實現項目退出后,給予項目投資人員的退出收益分配。
看過、聽過很多動輒千倍退出的神話,能夠拿高薪和豐厚的Carry,自然成為年輕人入行的最大誘惑。
與Carry相關,最為轟動的新聞,是2017年元旦前后,一個高達1.76億元獎金池的分配,事件主角為九鼎投資(行情600053,診股)。當時有消息稱,九鼎投資當年的獎金總額共計1.76億元,涉及員工67人。其中,獲得500萬元以上有10人,最高獎金達3192萬元。可以說,這個金額超乎了大多數“打工人”的收入范疇,也完美符合人們對投資行業高收入的想象。
后有知情人士透露,這筆誘人的獎勵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年終獎”,而是項目獎金——正是在投資行業被稱為Carry的那筆錢。
但隨著創投行業的分化加劇,一些VC/PE的日子愈發難過,投資人的收益也變得不穩定。作為投資人高收入頂端的那部分——Carry,就愈發成為了虛無縹緲的光影。從現實中的VC/PE從業人員薪酬結構看,基本工資加年度獎金的模式最為通用,而跟投收益、Carry分配、股權激勵收入較少。
如同獵頭Kelly觀察到的,在投資圈,真正能分到Carry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老板需要出面募資的人,另一種是能做大案子的人,所謂大案子就是肯定能掙錢的項目。也就是這兩種人才能坐到核心位置,分到Carry。
“那些核心利益分配者(老板),一定要分50%以上,多的能到70%-80%。而且,如果有些人案子做的很好,在機構機制下也能預支給到個人Carry,因為基金也怕優秀人才流失。”Kelly告訴投中網。
關于VC/PE行業Carry的故事,投中網也與四位投資行業的一線從業者聊了聊,他們的身份包含了PE機構投資經理、PE機構VP、VC機構合伙人及基金行業獵頭。
跟投款遠高于投成獎,投項目反而成了負擔
Vincent,投資從業3年
某人民幣PE機構投資經理
我的從業經歷不長,第一年在一家不太正規的小PE,并沒有投成項目,因此沒有任何形式的激勵。后面在一家規模較大的人民幣PE機構,投資制造類項目。目前個人僅投資成一個項目,按照投成金額一定比例給到投資團隊投成獎金,未拿到過Carry。
其實,在我們公司,基本沒人拿到過Carry。
公司內,Carry的政策是,基金退出時,超過了GP分得的Carry的收益率底線時,GP獲得的Carry要扣除中間公司的各項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給投資人員。
首先,大部分投資經理很難堅持到基金退出,行業人員流動性大,有時候也不是主動流動,也有被動流動(被裁),這是拿不到Carry的一大重要原因。為了防止貪腐,甚至很多公司都沒有投成獎勵,我們公司給出的投成獎比例已經很不錯了。
其次,除了Carry,投資人員往往要跟投,不同機構跟投比例不同,很多投資人員離職之后不僅僅拿不到Carry,甚至跟投款也拿不到。
2020年,我的跟投款就要遠高于投成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投資人員而言,投成項目反而成為了負擔,無暇顧及遠期收益。
對于市場上絕大部分機構,制度不健全,收益能力弱且不穩定,自顧不暇,更顧及不到員工的長期收益。只有市場上少數的頭部長青基金,擁有健全的激勵制度,同時人員也穩定,既創造穩定的收益,又使得投資人員取得相應的長期高額回報。
Carry分配并不透明,能拿多少全看公司愿意給多少
Steve,投資從業5年
某人民幣PE機構VP
我畢業后先在一家制造業上市公司工作4年,2015年才轉行投資,現在在一個中型的人民幣PE機構。當產業投資熱度攀升,我的轉型也被越來越被身邊的朋友認可,但其實做投資并沒有他們想象中那樣“來錢快”。
在我們機構,一般都是盈利去掉管理費后的20%分配Carry。
首先,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東會有個分配,股東(合伙人)拿走其中Carry的50%左右,剩下的50%獎勵團隊,按照“募、投、管、退”各25%平均分配。
之后,合伙人需要測算整體收益,再細分到你所投項目帶來的收益。根據前面的分配比例,合伙人再根據團隊各人員的功勞,如管理、退出做了哪些貢獻,這樣才知道在基金存續期結束后投資人到底能拿到多少所謂Carry。
然而,投資退出的操作一般由財務部門來操作,不是完全透明的。
基金的實際收益到底多少錢、何時退出、Carry取得了多少,有時候投資人員并不清楚,要扣除的成本更是任憑公司自說自話,所以能拿到的數字,其實全看公司愿意給多少。
眾所周知,VP在諸多VC機構中其實只相當于“高級投資經理”。對于拿Carry更是,我們公司的VP其實分不到什么錢,更別說職級更低的投資經理了。
在這個一級市場各端口緊縮的時間點,大部分PE機構僅有的收益基本都是給到合伙人的,我們“打工人”拿的還是底薪加績效,和其他行業沒什么不同。
投資人的Carry拿的少,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看到新三板上披露的信息,確實大多數機構還掙扎在靠管理費混日子的邊緣,有的甚至還收不來管理費,談何Carry?
我一直相信,投資人的收益是跟著全行業走的。當中國的VC/PE市場足夠成熟,機構的打法足夠專業,我們才有希望拿到可觀的Carry。
即將拿到從業以來第一筆Carry,但可能僅這一次
Henry,投資從業5年
某VC基金合伙人
2020年底,我投資的一個項目正好退出,應該能分到一筆Carry。
這應該是我進入投資行業以來第一次拿到Carry,還算比較幸運。因為同行業的人,基本都只聽過Carry,但從來沒見過。
我們前幾期基金基本按照所投案子來進行Carry分配。不過,接下來我們內部的激勵形式有可能會發生變化,即基金結算之后才可以分到Carry。
我們基金內部也有跟投的要求,投資經理自己投資的項目必須跟投。當然了,我也跟投了我投資過的所有項目。我覺得跟投這個事情也很正常,一方面可以體現對項目的信心,另一方面,一些優秀的項目也可以使個人獲得不錯的投資收益。
而對于投資人到底拿不拿Carry這件事,我個人認為“分不到”是再普遍不過的現象,投資經理的心理預期還是要貼近現實。即使機構給了Carry的承諾,但誰能在一個機構熬上七八年?想必大多數人都不會吃到這個“蛋糕”。
特別是在VC機構,案子的失敗率相對較高。如果要核算投資人投出去的所有項目,很難保證所有人的整體項目回報都為正。一定程度上,很多人投資的項目數據結果都為負數。這個時候,還要什么Carry?
所以之前我的心態還算放松,即使拿不到Carry也不會太影響心情。不過近一段時間,我還是因為創投環境的變化與壓力產生了一些焦慮。
最大的憂慮就是投不出好案子。問題主要在于,一方面基金的投資方向正在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市場上的優質項目真是少之又少。
有時候真的感覺能力得不到充分施展。
我在進入投資行業之前,是在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工作,當時的年薪比現在要高。之所以來做投資全憑興趣,都說投資行業里的人都是聰明人,我也想當“聰明人”,想體驗與聰明人一起共事的感覺。
但進來了之后才發現,投資行業與我想象里真是大不相同。這個行業并不都是聰明人,創投行業也并不總是風光,“圈子”與“關系”確實在哪個行業都非常重要。
對我而言,投資人這個職業最大的吸引力并不是錢,反正目前也賺不著錢。最有意思的還是能夠認識一些企業家,與不同的人交朋友。
投資人分到Carry的前提條件:呆得久、投得靠后、級別夠高
Kelly
基金行業獵頭
Carry尤其不在VC收益分配的列表里。
很多VC就沒有明確的Carry機制,分不分完全看老板心情,有些人就是拿不到,所以有時候也會出現矛盾,撕起來。
很多VC的Carry分配都是合伙人說了算,也不會落實到紙面協議。即使有Carry,也基本都是口頭承諾,比如你給我賺1個億,那我就給你1000萬或者2000萬元。
這背后的邏輯主要在于,早期投資的風險相對更高,往往都是投幾十個案子中一個,那虧了的錢算誰的?所以很多VC的老板會覺得賺到的錢也是他的,基金又不是沒給投資經理發工資。
PE的情況不一樣。PE投資的核心邏輯是投的項目要賺錢,大部分項目都是賺錢的,所以就會有明確的Carry機制,一般大型PE都會分Carry。
那些創立時間比較久的美元基金,就是早期合伙人分得多。某種程度上,Carry類似期權,兌現需要時間。比如基金剛成立的時候,老板手里份額比較多,那他招的第一個合伙人,許諾的分配比例就高。后進來的人肯定比例慢慢減少,少到有些人甚至只分百分之零點幾。
這還是屬于正規的,不過也不簽條款,老板心里有數,該分的時候就會分一份。這種屬于Fund Carry,等基金結束了才能分。而Deal Carry不一樣,Deal Carry是Deal一退出就能分。對于Fund Carry,PE會簽文件,但如果呆不久肯定分不到。
呆的久、投的靠后、級別夠高,這是投資人能分到Carry的前提條件。所以大部分人在職業生涯早期就別想,肯定是“聽過沒見過”。只有兩種人分得到Carry,一種是老板需要你出面募資的人,那會承諾好Carry多少是你的。再有一個是能做大Deal的人,都想拿的項目,你出面能拿到,那Carry鐵定給你。
在PE機構里,年輕人能拿不錯的薪水,但要拿Carry的話,基本得到ED、MD以上,工資是管理費出的,工資是成本,Carry是收益,錢的性質不一樣。一般來說,在PE里對項目擁有獨立判斷并且決定權的人才能拿到Carry。投資經理盡量不做判斷,因為機構需要他們把所有案子同等質量地做好盡調。如果分Carry,那肯定就會挑案子,盡調就不穩定了,所以干脆就不分。
投資人離職有時候會拿不到Carry,也有時候會打折。但多數還是能分到的,況且有些項目,負責人還會跟投,這種也可以分到。
有人說“打工人拿不到Carry”,“打工人”肯定拿不到啊!老板沒任何必要分給你Carry。募資也一樣,“有募資能力的合伙人”跟“募得到資的人”不是一碼事,也不是說你募得到資就一定分得到Carry,如果那些LP老板都搞定了,你就拿著我的名片去完成募資,也不會分Carry給你。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Vincent、Steve、Henry、Kelly均為化名)
- 上一篇:神龍汽車痛改前非
- 下一篇:“雙十一”大混戰:誰患上了流量焦慮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