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全文一覽
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和“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和相關產業發展,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全面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要求,著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整車以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新能源汽車與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實現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超過千億,整車產能達到100萬輛,質量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二、主要舉措
(一)強化頂層設計。依據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圍繞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科學編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實施路徑、推進措施,以高水平規劃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加快推進省級新能源汽車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爭取獲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二)搭建支撐平臺。依托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爭創國家級技術(制造、產業)創新中心。統籌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支持建設具備CMA資質的新能源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立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虛擬仿真和測試驗證平臺,提升整車、關鍵零部件的測試評價能力。參與制定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建立新能源汽車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標準體系。建立新能源汽車數據采集、分析研究和應用服務平臺,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大數據平臺,促進各類數據共建共享與互聯互通。(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局、市數據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三)攻關核心技術。依據國家新能源汽車“三縱三橫”研發布局,每年組織實施一批關鍵技術研發項目,重點突破整車集成、動力電池、電驅動、智能網聯、輕量化以及前瞻性技術。開發具有先進底層操作系統、全新電子電氣系統架構和智能化網聯化特征的新能源汽車整車或平臺;開發低成本、高比能、長壽命鋰電池系統以及其他性能優化的動力電池產品,建立健全動力電池模塊化標準體系;探索新一代車用電機驅動系統解決方案,支持電驅動總成的集成應用;加強智能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開發,突破計算和控制基礎平臺等技術瓶頸;支持燃料電池系統、氫能儲運、車載儲氫等燃料電池汽車相關技術研發。不斷提升基礎關鍵技術、先進基礎工藝、基礎核心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等研發能力,在新能源汽車整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智能網聯等方面形成技術領先優勢。(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四)培育產業生態。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支持江淮汽車、蔚來汽車、江淮大眾、安凱客車、合肥長安、奇瑞(巢湖)等整車企業加強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建設,創新“車電分離”等商業模式,提升品牌國際競爭力,培育行業領軍企業。支持動力電池、驅動電機、BMS、激光雷達、高精地圖、自動駕駛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提升配套能力,培育10-20家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整體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完善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再資源化的循環利用體系,建立健全動力電池運輸倉儲、維修保養、安全檢驗、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環節管理制度,加強全生命周期監管。支持江淮汽車、安凱客車等整車企業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通用機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攻關,逐步完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鼓勵新能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跨界協同,打造涵蓋解決方案、研發生產、使用保障、運營服務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生態主導型企業。(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城鄉建設局、市投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