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0m8ki"><acronym id="0m8ki"></acronym></strike>
    <button id="0m8ki"><tbody id="0m8ki"></tbody></button>
  • 嫦娥五號成功作業 中國商業航天還有多遠?

      中國商業航天企業并沒有想象中那樣蓬勃。

      2020年12月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月面采集工作,返回太空,開始回歸地球的旅程,它將為科學家們帶回大量的土壤和巖石進行研究。直至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

      嫦娥五號是自中國開展航天活動以來,首次月球表面自動采樣、首次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以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以及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隸屬于我國于2004年立項的“嫦娥工程”的第三期,工程實施時間為2011年至2020年,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采樣返回。而上一次實現月球采樣的工程,是44年前前蘇聯的“蘇聯月球計劃”旗下工程“月球24”號。

      嫦娥工程的第三期歷經10年,毫無疑問的,本次登月彰顯了我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實力。可對于如火如荼的中國商業航天領域來說,嫦娥五號月面采樣的成功,是否寓意著該領域即將進入一次澎湃而激昂的發展呢?

      從市場空間來看,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于2019年發布的《衛星產業狀況報告》來看,2018年全球航天產業處在持續增長過程中,全年共發射衛星超過300顆,在軌業務運行的衛星數量達到2100顆,增長為21%,衛星產業總收入為277億美元

      未來五年內,幾大商業航天巨頭動作都不小:SpaceX將發射1.2萬顆衛星、One Web計劃發射1.6萬顆衛星、亞馬遜的“Project Kuiper”則預計發射3236顆衛星。且根據統計,商業衛星運營商所運營的微納衛星占衛星總比的70%。因此,商業航天是一個急速發展且空間廣闊的市場。

      嫦娥五號的成功在對外宣揚了國內技術實力的同時,也釋放了一種信號,中國商業航天的腳步也正在向世界強國所靠攏。在“十三五”期間,中國更是誕生了像是藍箭航天、星際榮耀等優秀的商業航天企業。

      嫦娥五號成功作業,中國商業航天還有多遠?

      但中國商業航天企業并沒有想象中那樣蓬勃。

      首先,中國沒有完善的商業航天法律體系。從政策上來講,中國在2014年發布了商業航天領域里程碑式文件《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60號文件)。2019年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又在《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征求意見稿)》中鼓勵外商投資商業航天產業的上下游。隨著政策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火箭制造、衛星制造、衛星運營和衛星應用等產業,這也是催生這些國內優秀航天企業的根本。

      可相應的法律法規卻沒有出臺。與中國不同,美國自上世紀60年代起,就出臺了《美國國家航天政策》。這是一部相較完整的法案,其中包含了多種商業航天領域的規章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又出臺了諸如《商業航天發射競爭法案》、《關于促進私營航天競爭力、推進創業的法案》等法案,讓商業航天領域的發展能夠在發展尋找到秩序,防止出現野蠻生長的局面。這對于商業航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直至2019年6月,國家國防科工局和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才發布了《關于促進商業運載火箭規范有序發展的通知》,以鼓勵和規范國內商業航天領域的有序發展。同時,也對火箭發射的多個流程,如生產、測試、發射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要求和指示。

      另一方面,私有企業和國有企業不同。私有企業需要合理的商業運作,因此它需要技術、產業鏈、商業合同、人才、基礎設施。

      據國內一位商業航天領域專家的說法,我國商業航天領域仍處于封閉式發展

      以產業鏈為例,一個民間火箭運輸企業的產業鏈,需要涉及所有零部件以及燃料的生產制備,是一種自成體系的發展模式。行業市場化程度低、下游配套企業較少,尤其是缺少一些關鍵技術、零部件供應商。這使得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對整個產業鏈都采用自研的態度來應對。這位專家說到,“現在做火箭你可能得先從采礦開始學起,然后還要學怎么弄燃料。”

      一方面來說,產業鏈中自研比例越高,對成本的把控力就越強,可另一方面,這也會延長企業正式對外經營的時間窗口。專家認為,在關鍵技術以及零部件,如制動、導航等方面,企業必須具備自研能力,然而如果從零開始造火箭,那證明產業鏈本身的發達程度還不足以支撐企業運轉。

      除此之外,對商業航天來說,基礎設施也是重中之重。2018年10月27日,藍箭航天的朱雀一號火箭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微小衛星“未來號”發射升空。在發射過程中,由于三級在飛行過程中出現異常,衛星未能入軌。這是我國首枚具有攜載荷入軌能力的民營運載火箭,無論發射失敗與否,它都開創了私有企業發射載荷火箭的先河。

      可截止至2020年12月,有且僅有朱雀一號在我國火箭發射基地成功發射過載荷火箭,原計劃于2020年發射的朱雀二號火箭也因疫情等諸多原因,被推遲到了2021年。仍以美國為例,SpaceX單次發射費用為5萬美元,發射頻率為一個月一次。和我國民營企業發射火箭的頻率相比,SpaceX甚至可以被定義為薄利多銷的快消類商品。這是由于NASA火箭發射基礎設施完全對外開放,企業或者個人可以通過NASA官網的入口實現在線預約火箭發射。

      嫦娥五號成功作業,中國商業航天還有多遠?

      學習國外,保持個性

      再說回企業本身。商業航天是重資產行業,資金投入以及所需儲備遠高于通常意義上的科技企業。從公開融資的情報來看,SpaceX融資達到了50億美元,Blue Origin融資達到了20億美元。其他一些赫赫有名的商業航天創業公司也有相對較高的融資額度。

      嫦娥五號成功作業,中國商業航天還有多遠?

      相較之下,我國的商業航天領域創業公司的融資額度還遠遠不足

      國內投融資進度往往落后于國外,但是額度卻高于國外,尤其是在新興領域。從早年間的O2O,再到現如今的人工智能,皆是如此。而在商業航天領域,資本的前進速度似乎比其他領域要來得慢一些,或許是因為商業航天、生物醫療等行業發展速度比較慢,不容易資金回籠。

      嫦娥五號成功作業,中國商業航天還有多遠?

      上文提到的國外商業航天創業公司中,投資者為德豐杰(DFJ)、貝索斯(亞馬遜創始人)、國際金融公司(IFC)、谷歌、軟銀。國內商業航天創業公司投資者為華創、36氪基金、金風科技(行情002202,診股)、創想天使、中金佳泰、鼎暉資本、經緯投資、順為投資、晨興資本、IDG資本、高榕資本、源碼資本、君紫資本、天奇阿米巴、中科創星、七熹資本、涌鏵資本、安芙蘭資本、灃揚資本、世紀資本、君聯資本、險峰常青等。

      目前我國國內獲投資的商業航天領域公司之中,衛星發射及應用是主,火箭制造及運營是輔。該領域天使輪投資次數最多、A輪以及B輪中融資額度最大,反映了國內商業航天領域的公司初具規模。

      但是相對的,一枚火箭的研制成本約為1500萬至2500萬元人民幣,一枚衛星的成本則是500萬到800萬元人民幣。商業航天的融資需求遠遠超過互聯網領域,再加上商業航天的開發周期較長,從初具想法到實現營業,可能需要投入10年到30年時間。這樣的市場環境使得想要入坑的投資人變得非常謹慎,一位曾參與過航天領域投資的投資經理表示,“目前在商業航天領域進行投資只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具有明確賽道訴求,第二種是擁有長期投入的能力。不過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在投資圈里都比較少見。”

      更需關注的是,空天產品屬于技術密集型產品,技術門檻高,驗證機會少,通常為非標產品,需要定制研發調試。再加上上文提到的產業鏈構建不完善,導致空天產品的不穩定性較高,試制階段的風險對于創業公司來說有可能是滅頂之災。

      一枚火箭的研制和發射至少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長時間的等待會造成無法與私募股權基金通常追求的3到5年內投入退出匹配。高風險加上回報時間慢,最終釀成了商業航天領域一金難求的局面。

      相較于造車新勢力,“火箭都能飛到外太空了,固然更符合新興技術”。可事實上,目前我國所有商業航天領域創業公司的商業模式,仍屬于傳統套路,即對體制內使用的服務進行優化

      因此,商業航天創業公司需要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用于突破商業航天經營難、盈利難的阻礙,迎合資本青睞。

      此外,所謂的“高風險”也不是完全不能規避。以SpaceX為例,火箭發射所涉及的技術包括火箭發動機技術、高精度姿態控制、剩余燃料管理等等。但是SpaceX的成名作品獵鷹九號火箭中,并不是所有技術都是SpaceX自研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NASA的支持,如一些定位技術和姿態控制技術。

      SpaceX為了降低商業運作的風險,在2006年到2008年間連續三次發射試做型火箭,雖然都以失敗告終,然而他們卻為自己今后的道路打下了牢固的基礎。與此同時,SpaceX的火箭采用了通用設計的標準化零部件,這是為了極大提高生產效率。一些零件甚至可以回收并維修后反復使用,成本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如獵鷹九號的動力著陸裝置,只要將載荷運送到相應軌道,該著陸裝置就會帶著殘余部件返航,SpaceX即可使用該部件進行第二次發射。

      SpaceX降低風險的第二大手段是把企業重心放到商業模式上,他們緊跟市場需求,利用成本控制的優勢推出了低成本發射業務,即上文提到的5萬美元一次。以及SpaceX的星鏈計劃,通過在軌道鋪上數萬顆衛星,實現全球無死角的設備聯網能力,這則是借用了發射火箭的優勢去運營空天設備。

      探索深空一直是一個科幻題材,如今它即將步入現實。也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各類主體——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者——都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航天事業不能浮躁,唯有沉住氣才能造就大夢想。

      文章的最后,祝愿嫦娥五號早日回歸地球母親的懷抱。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平县| 确山县| 江口县| 习水县| 永济市| 仪征市| 德化县| 商河县| 汉沽区| 滦平县| 阳城县| 新源县| 德格县| 静海县| 宣恩县| 怀柔区| 凤冈县| 正定县| 盐山县| 同德县| 崇明县| 正蓝旗| 民乐县| 东丽区| 隆尧县| 南投市| 樟树市| 醴陵市| 铜山县| 志丹县| 汉中市| 沁阳市| 策勒县| 新绛县| 天长市| 衡东县| 乌兰察布市| 册亨县| 噶尔县| 鹤壁市| 章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