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價值凸顯 投資機會看好
政策層面利好頻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奠定了政策可持續性的基調,流動性邊際寬松、高息存款監管均直接利好上市銀行。基本面層面新階段來臨,資產定價趨穩支撐息差表現、規模有望保持平穩擴張、資產質量可控且得到政策的進一步呵護。估值與資金層面,目前銀行股PB(LF)估值處2010年以來的歷史低位。12月以來北向資金仍呈現持續流入狀態;銀保監會積極推動銀行、保險體系的長期資金供給,均為銀行股創造了估值修復機會。首推興業銀行(行情601166,診股)、成都銀行(行情601838,診股)、長沙銀行(行情601577,診股),推薦平安銀行(行情000001,診股)、常熟銀行(行情601128,診股)、招商銀行(行情600036,診股)、寧波銀行(行情002142,診股)。
政策基調更友好 創造良好經營環境
銀行業政策環境步入了更友好的階段。首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隨即國常會決定延續普惠小微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政策,再貸款再貼現政策也有望延續,緩釋銀行信用風險和資金來源壓力。其次,讓利接近尾聲,2020年1.5萬億元的讓利目標有望達成,作為抗疫特殊時期的政策,后續有望逐漸收斂。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不再提及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第三,流動性邊際寬松、存款監管從嚴為上市銀行負債端提供了更優環境。整體政策環境更好,為銀行基本面優化提供了前提。
基本面入新階段 定價企穩風險可控
監管高度重視銀行資本補充,需要利潤增長作為內生支撐,我們預計2021年上市銀行利潤同比增速有望修復至7.1%。資產投放方面,預計明年增速穩中略降,重點關注結構變化,包括重制造業、促零售、穩基建、控地產。息差方面,預計明年貸款利率有望企穩,銀行需加大負債端成本管控,存款為王。資產質量方面,2020年上市銀行已計提了充足的撥備,并加大非標資產的撥備計提力度,疊加延期還本付息政策退出延后,后續信用風險可控。中收方面,監管多次引導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促使銀行發力財富管理,疊加信用卡業務逐漸恢復,二者有望共同助推2021年中收增長。
估值處歷史底部 資金配置需求提升
截至12月24日收盤,銀行指數PB(lf)估值為0.71倍,2010年歷史分位數為1.65%,與2020年11月初接近,股息率(2020E)為3.98%(Wind一致預期,下同)。12月以來北向資金仍呈現持續流入狀態,雖然銀行板塊下跌,對大部分優質銀行仍在持續增持。銀保監會表示正持續推進養老金融發展,積極推動銀行、保險體系的長期資金供給。凈值化轉型背景下,2020年以來銀行理財向“固收+”策略轉型,對權益類資產配置需求增加;險資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提升。外資、機構資金均對低估值藍籌股有較大的配置需求,增量資金為銀行股創造了估值修復機會。
風險提示:經濟下行持續時間超預期,資產質量惡化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