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0m8ki"><acronym id="0m8ki"></acronym></strike>
    <button id="0m8ki"><tbody id="0m8ki"></tbody></button>
  •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全文一覽(2)

     二、重點任務(一)網絡體系強基行動。

      行動內容:

      1、加快工業設備網絡化改造。支持工業企業對工業現場“啞設備”進行網絡互聯能力改造,支撐多元工業數據采集。提升異構工業網絡互通能力,推動工業設備跨協議互通。研制異構網絡信息互操作標準,建立多層級網絡信息模型體系,實現跨系統的互操作。

      2、推進企業內網升級。支持工業企業運用新型網絡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建設企業內網,探索在既有系統上疊加部署新網絡、新系統,推動信息技術(IT)網絡與生產控制(OT)網絡融合。建設工業互聯網園區網絡。

      3、開展企業外網建設。推動基礎電信企業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靈活、高安全的網絡服務。探索云網融合、確定性網絡、IPv6分段路由(SRv6)等新技術部署。推動工業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標識解析節點、安全設施等接入高質量外網。探索建設工業互聯網交換中心,研究互聯互通新機制。

      4、深化“5G+工業互聯網”。支持工業企業建設5G全連接工廠,推動5G應用從外圍輔助環節向核心生產環節滲透,加快典型場景推廣。探索5G專網建設及運營模式,規劃5G工業互聯網專用頻率,開展工業5G專網試點。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提供5G網絡化改造、應用孵化、測試驗證等服務。

      5、構建工業互聯網網絡地圖。打造覆蓋全國各地市和重點工業門類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公共服務能力,構建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運行、應用的全景視圖,為建網、用網、管網提供全面支撐服務。

      專欄1:工業互聯網網絡互聯互通工程實施工業互聯網企業內網標桿計劃。

      支持工業企業綜合運用5G、時間敏感網絡(TSN)、邊緣計算等技術,提升生產各環節網絡化水平。實施工業互聯網園區網絡示范計劃。支持地方和龍頭企業建設10個工業互聯網園區網絡,開展面向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網絡互聯試點示范。探索建設工業互聯網交換中心。選擇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探索建設工業互聯網交換中心,支持企業利用交換中心實現網絡互通、平臺互聯。建設工業互聯網網絡信息模型實驗室。面向儀器儀表、數控機床、機器人等領域開發100個以上網絡信息模型。持續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針對重點行業培育30個左右典型應用場景。編制發布“5G+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

      時間節點:到2023年,打造50個企業內網改造建設標桿,高質量外網基本覆蓋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成8個“5G+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

      責任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應急部、國資委。

      (二)標識解析增強行動。

      行動內容:

      6、完善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實施《工業互聯網標識管理辦法》,建立標識編碼分配協調機制。提升國家頂級節點服務能力。引導建設運營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和遞歸節點。建設兼容開放、服務全球的標識解析服務系統,推動標識解析與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融合創新,提升數據綜合服務能力,增強對域名等網絡基礎資源的支撐能力。

      7、加速標識規模應用推廣。深化標識在設計、生產、服務等環節應用,推動標識解析系統與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APP等融合發展。加快解析服務在各行業規模應用,促進跨企業數據交換,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質量管理水平。加快主動標識載體規模化部署,推進工業設備和產品加標識。增強標識讀寫適配能力,推動標識在公共領域應用。

      8、強化標識生態支撐培育。加快推動標識解析核心軟硬件產業化。支持標識解析中間件研制及規模化應用,加強標識解析系統與工業企業信息系統適配。增強標識資源對接、測試認證等公共服務能力,建立產業鏈供應鏈標識數據資源共享機制。

      專欄2: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增強工程持續建設標識解析節點。加強根節點建設和對接,提升國家頂級節點對標識、域名等網絡基礎資源支撐能力,打造基于標識的工業互聯網運行分析平臺。引導企業建設二級節點不少于120個、遞歸節點不少于20個。構建基于標識解析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支持各地部署不少于20個融合節點,提供基于區塊鏈的標識資源分配、管理、互操作等基礎服務。加強標識規模化應用推廣。培育一批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供應商,拓展冷鏈物流、應急物資、智慧城市等領域規模化應用。組織開展全國工業互聯網標識創新大賽,遴選100個典型應用案例。推動主動標識載體規模部署。面向汽車、船舶、儀器儀表等重點領域,加快推動基于5G、窄帶物聯網(NB-IoT)等技術的主動標識載體規模化應用,部署不少于3000萬枚,建設各類主動標識載體可信管理平臺。加強標識產業生態培育。構建軟硬件協同開發平臺,研制一批高性能、高可靠專用設備。建設標識數據服務資源池,提升行業、產業數據服務效率。 時間節點:到2023年,國家頂級節點具備標識、域名、區塊鏈等綜合服務能力,標識注冊總量超過150億,日均解析量達到千萬次量級。

      責任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應急部、市場監管總局。

      (三)平臺體系壯大行動。

      行動內容:

      9、滾動遴選跨行業跨領域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立動態評價機制,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化工業資源要素集聚,加速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創新變革。

      10、建設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聚焦數字基礎好、帶動效應強的重點行業,打造行業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行業知識經驗在平臺沉淀集聚。面向制造資源集聚程度高、產業轉型需求迫切的區域,打造區域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平臺在“塊狀經濟”產業集聚區落地。

      11、發展面向特定技術領域的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圍繞特定工業場景和前沿信息技術,建設技術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前沿技術與工業機理模型融合創新,支撐構建數據驅動、軟件定義、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的新型制造體系。

      12、提升平臺技術供給質量。加強平臺設備接入、知識沉淀、應用開發等支持能力。突破研發、生產、管理等基礎工業軟件,加速已有工業軟件云化遷移,形成覆蓋工業全流程的微服務資源池。推動基礎工藝、控制方法、運行機理等工業知識的軟件化、模型化,加快工業機理模型、知識圖譜建設。深化“平臺+5G”“平臺+人工智能”“平臺+區塊鏈”等技術融合應用能力。

      13、加快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制定工業設備上云實施指南、工業設備數據字典,培育設備上云公共服務平臺,推動行業龍頭企業核心業務系統云化改造,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業務系統云端遷移。鼓勵地方政府通過創新券、服務券等方式降低上云門檻和成本,創新“挖掘機指數”“空壓機指數”等新型經濟運行指標。

      14、提升平臺應用服務水平。開發和推廣平臺化、組件化的工業互聯網行業系統解決方案,培育解決方案服務商,建立平臺解決方案資源池和分類目錄,開展服務商能力評價。編制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支持建設平臺監測分析系統,提供平臺產業運行數據分析服務。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五寨县| 安顺市| 景东| 富宁县| 清原| 兴城市| 凭祥市| 洪雅县| 宁强县| 中山市| 泊头市| 和静县| 理塘县| 淮北市| 义马市| 合作市| 宁国市| 彭山县| 察隅县| 台南市| 云梦县| 民权县| 铜梁县| 修文县| 麻栗坡县| 隆化县| 竹北市| 鄄城县| 阿拉善左旗| 临海市| 沙湾县| 赤壁市| 张家界市| 株洲市| 蒲江县| 建水县| 女性| 定边县| 福建省|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