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0m8ki"><acronym id="0m8ki"></acronym></strike>
    <button id="0m8ki"><tbody id="0m8ki"></tbody></button>
  •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全文一覽(4)

     (九)產業協同發展行動。

      行動內容:

      34、培育領先企業。大力培育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企業,帶動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和前沿創新能力整體提升。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面向重點行業與典型場景打造整體解決方案和集成技術產品。培育工業互聯網運營服務商,提升網絡運維、行業應用推廣等運營服務能力。

      35、強化主體協作。支持建設面向工業互聯網供應商分類分級、產業運行監測、發展成效評估的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安全實驗室等創新載體,開展新技術聯合攻關和成果轉化。做大做實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廣泛匯聚市場主體,開展產業務實合作。

      36、開展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充分考慮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性,持續開展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遴選,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促進東北、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引導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聚焦主業,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和融合創新引領能力。鼓勵各地建設“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探索具有地區及產業特色的發展模式。

      37、建設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面向區域產業特色,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搭建線上線下結合的創新體驗環境,促進平臺供需精準對接和協同創新。

      38、建設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加快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建設,鼓勵各地結合區域特色和產業優勢,打造一批協同效應顯著、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示范區。

      專欄9: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培育工程培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一批圍繞工業互聯網重點領域的通用供應商、具備細分場景技術優勢的專業供應商、與行業知識經驗及需求深度結合的行業供應商。定期發布供應商名錄,打造多類型的供應商資源池。加快解決方案應用推廣,促進方案的不斷豐富完善。打造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聯合共建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開展產學研用協同技術創新、標準研制、試驗驗證與產業化推廣,壯大跨界協同創新生態。建設10家左右各具特色的省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形成覆蓋全國的創新中心網絡。建設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供應商能力分級、企業評估等綜合服務。匯集供應商資源與企業需求,促進精準對接。打造數據資源池,提供工業數據資源分類分級、數據資產與算法庫管理等服務。 時間節點:到2023年,培育一批核心技術創新引領企業,在重點行業和領域打造100個工業互聯網系統解決方案。遴選5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10個“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建設一批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布局一批工業互聯網示范區。

      責任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

      (十)安全保障強化行動。

      行動內容:

      39、依法落實企業網絡安全主體責任。實施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制度,明確企業安全責任要求和標準規范,強化指導監督,深入開展宣標貫標、達標示范,遴選安全優秀示范企業。強化逐級負責的監督管理制度,指導省級主管部門加快建立屬地重點聯網工業企業清單和重要數據保護目錄,督促企業完善網絡安全管理體系,加強供應鏈安全管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指導地方工業和信息化、通信主管部門建設屬地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健全閉環管理機制,強化監督檢查,完善態勢感知、事件通報、整改落實的閉環管理。加強對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APP的安全檢測評估。

      40、加強網絡安全供給創新突破。強化協同創新,針對PLC、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遠程信息處理器(T-BOX)等關鍵核心領域,鼓勵重點網絡安全企業和工業企業聯合攻關,打造具備內嵌安全功能的設備產品。加快密碼應用核心技術突破和標準研制,推動需求側、供給側有效對接和協同創新,推動密碼技術深入應用。優化服務供給,支持云服務企業、網絡安全企業在重點城市聯合建設安全運營服務中心,實施中小企業“安全上云”工程。面向裝備、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支持工業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安全公共服務平臺。針對流程工業、離散工業差異化特點,加快形成優秀安全解決方案和供應商目錄,實現供需快速精準對接。

      41、促進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壯大。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優化產業園區布局,打造資源匯聚、要素共享的網絡安全“雙創”環境和孵化基地。推進強鏈優鏈,培育一批網絡安全龍頭企業,在智能制造、車聯網等細分賽道孵化一批“高精尖”特色安全企業,帶動安全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強化先進引領,開展試點示范,遴選安全智能工廠、網絡安全創新應用先進示范區,提煉推廣最佳實踐。

      42、強化網絡安全技術保障能力。強化企業自身防護,鼓勵支持重點企業建設集中化安全態勢感知和綜合防護系統,提升網絡和數據安全技術能力。強化區域監測保障,指導省級行業主管部門加快屬地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在線監測等技術手段建設,擴大監測范圍,豐富平臺功能。支持重點城市加快“5G+工業互聯網”安全大腦建設。增強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地區等重點區域的安全聯動保障能力。提升國家平臺協調服務水平,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強化態勢分析,打造多方聯動、運行高效的技術服務保障體系。加強工業互聯網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能力建設。

      專欄10:工業互聯網安全綜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實施企業網絡安全能力貫標計劃。行業主管部門制定分類分級系列安全標準規范,明確企業設備、控制、網絡、平臺、應用、數據等的安全防護基本要求,開展PLC等重點設備、SCADA等重要系統、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APP動態安全檢測評估。各省級(重點城市)主管部門組織開展企業調研,開展企業分類分級,制定重點企業清單和重要數據保護目錄。針對重點行業、企業開展宣標貫標,企業實施達標自評估和安全改造,遴選一批貫標示范企業。實施技術保障能力提升計劃。打造“兩庫一機制”,圍繞原材料、裝備、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建設匯聚安全漏洞、惡意代碼、勒索病毒等信息的國家工業互聯網安全漏洞庫,完善涵蓋工業協議、設備指紋、IP/域名、重要系統等的基礎資源庫,搭建一批網絡安全測試環境和攻防演練靶場。健全完善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協同處置等閉環工作機制。 時間節點:到2023年,分類分級管理模式在全國范圍深入推廣。面向原材料、裝備、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遴選百家貫標示范企業。建設20個集約化安全運營服務中心、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重點行業安全公共服務平臺,面向工業互聯網重點應用領域打造10個網絡安全創新應用先進示范區。

      責任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國資委、能源局、國防科工局。

      (十一)開放合作深化行動。

      行動內容:

      43、營造開放多元包容的發展環境。加強與主要國家、地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接合作,建立和培育政府間、國際組織、產業組織及企業間的多樣化伙伴關系,推動多邊、區域等層面政策和規則協調,共同探索數據流通、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全球治理體系建設。

      44、全面推動多領域、深層次國際合作。指導國內企事業單位、產業組織等與國外企業、機構在技術標準、資源分配、業務發展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支持國內外企業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區域開展新模式新業態先行先試。鼓勵有能力的單位通過設立海外分支機構等形式,為國內工業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專業服務。支持外資企業平等參與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時間節點:到2023年,與歐盟、“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建立工業互聯網交流合作機制。

      責任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知識產權局。

      三、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實施。

      1、加大統籌協調力度。進一步發揮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的統籌作用,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依托工業互聯網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問題研究咨詢。

      2、加強政策成效評估。健全任務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估機制,加強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等重點工作的過程管理、績效評估和監督考核。定期考核試點示范項目、產業示范基地等,做到能上能下,動態調整。

      3、開展產業監測評估。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統計監測體系,指導各地建立完善本地區統計監測工作及上報機制。健全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評估機制,推動國家、區域、產業等評估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定期發布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

      時間節點:按年度發布專項工作組工作計劃。滾動開展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評估和產業監測評估。

      責任部門: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成員單位。

      (二)健全數據管理。

      4、建立健全規則。探索建立工業數據確權、數據流通、數據安全等規則規范,落實《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引導數據共享與流轉,充分挖掘數據價值。

      5、推動開放共享。推進工業數據全生命周期處理、分類分級、評估交易等標準制定。支持企事業單位、產業組織等在重點行業建立工業數據空間。發布工業互聯網數據共享行動計劃,引導數據有序開放共享。

      6、促進交易流通。有序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國家標準貫標,增加有效數據供給。研究制定工業數據交易合同指引,規范數據交易行為,促進數據交易市場健康發展。

      時間節點:到2023年,推進工業互聯網數據共享行動,推動工業知識數據化沉淀,在不少于3個重點行業探索建立工業數據空間。

      責任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拓寬資金來源。

      7、加大財稅政策支持。持續利用財政專項資金、產業投資基金等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鼓勵地方通過設立工業互聯網專項資金、風險補償基金等手段支持產業發展。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

      8、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互聯網企業上市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融資。鼓勵工業互聯網企業通過知識產權、票據、訂單等動產質押融資方式融資。引導創業投資企業/基金等加大對工業互聯網初創企業投入力度。支持保險資金、符合條件的資產管理產品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自愿的原則,投資工業互聯網相關產業基金。

      9、創新產融合作模式。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在業務范圍內與工業互聯網企業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原則開展合作。探索建立基于生產數據的增信系統,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時間節點:按年度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持續開展基于數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責任部門: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大人才保障。

      10、開展人才需求預測。建設運營“產業人才大數據平臺”,定期發布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需求預測報告,編制工業互聯網緊缺人才需求目錄,為院校加強專業建設、技術技能人才提升業務素質和實現良好就業提供參考。

      11、推動人才選拔評價。鼓勵企業制定人才評價規范,開展技術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作,暢通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12、強化專業人才培養。支持和指導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加強工業互聯網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支持高校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培養工業互聯網領域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專業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加強共享型工程實習基地建設,支持高校建設若干現代產業學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工業互聯網技術技能人才。

      時間節點:2021年完成工業互聯網緊缺人才需求目錄編制。按年度發布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需求預測報告。按年度開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繼續舉辦全國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技能大賽。到2023年,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一批共享型工程實習基地。

      責任部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县| 松潘县| 小金县| 威宁| 桦川县| 忻州市| 合川市| 凤翔县| 哈尔滨市| 恩平市| 壤塘县| 庄浪县| 辉县市| 武强县| 阿克| 沂南县| 岗巴县| 元氏县| 康平县| 昆山市| 广东省| 临漳县| 台安县| 沽源县| 湾仔区| 夏河县| 镇远县| 克东县| 盐山县| 保山市| 博白县| 新绛县| 陕西省| 即墨市| 泸西县| 沽源县| 雅安市| 南部县| 雅安市| 衢州市| 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