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0m8ki"><acronym id="0m8ki"></acronym></strike>
    <button id="0m8ki"><tbody id="0m8ki"></tbody></button>
  • 碳中和投資鏈:供給側、新能源、低碳排

      碳中和標志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步入新階段,中國有望在未來40年的時間里完成發達國家歷時60-100年才做到碳減排。高耗能行業龍頭、泛新能源行業以及低碳排放的行業將在不同程度上受益。

      碳中和標志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步入新階段,綠色“改革開放”已拉開大幕。碳中和有助于中國強化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或倒逼中國在未來40年的時間里完成發達國家花費了60~100年的碳減排進程,實現改革開放式的跨越式發展。

      政策怎么出招?從中央到地方,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規劃、指引正陸續出臺,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西部部分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預計將率先達峰。具體政策抓手可分為三類:1)產業政策做加法亦要做減法,傳統行業雙控、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2)全國性碳交易市場預計年中投入運行,有望掀起一輪市場化的供給側改革;3)綠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發展思路已確立。

      2030年碳達峰主要依靠產業結構調整,碳中和目標還需看能源結構改善。根據測算,從2020年到2030年碳達峰,產業結構改善帶來的能耗降低是最主要的碳減排來源,預計能耗“雙控”和碳交易將從行政和市場兩方面形成合力,實現高能耗產業的產能和產量壓減;而從2030年到2050年(接近碳中和),能源結構改善的重要性顯著提升,預計光伏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將取代火電成為最重要的發電方式。

      碳減排對供需兩端有何影響?

      供給端:1)能源結構方面,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有序發展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推動煤電清潔利用,儲能和智能電網迎來發展機遇;2)產業結構方面,短中期,能耗“雙控”和碳交易有望在行政端和市場端形成合力,長期看產業鏈現代化和產業轉型升級;3)工業流程方面,重點在于工業流程的低碳改造和原材料的綠色化;4)碳吸收主要是通過碳匯和碳捕捉利用封存實現。

      需求端:都市化進程決定了運輸、建材等行業的碳排放在短期時間內難以壓降,預計減排重點在綠色交通和綠色樓宇。

      三大類投資機會:傳統高耗能行業龍頭、泛新能源行業、低碳行業。

      短中期受益確定性最高的黑色、有色、化工等傳統行業龍頭;

      長期最受益的泛新能源產業:新能源和儲能、新能源車、節能設備;

      相對受益的高新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以下為部分節選《碳減排的政策抓手有哪些?》,完整版報告請聯系國泰君安(行情601211,診股)宏觀團隊獲取。

      01 產業政策助力碳中和目標

      做加法亦做減法

      兩類產業政策雙管齊下。我們認為以下方向相關的產業政策將是國家重點關注的方向:

      1)針對傳統行業能耗雙控的產業政策,政策目標或將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優化存量產能,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推動鋼鐵、石化、化工等傳統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

      2)針對新能源產業的鼓勵政策,比如風電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

      表:發改委——六方面工作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中長期目標

      國君宏觀 | 碳中和投資鏈:供給側、新能源、低碳排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以鋼鐵行業為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位居工業行業之首,壓降鋼鐵產能產量對于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2021年1月26日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發言人表示,“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確保2021年全面實現鋼鐵產量同比的下降”,而此前工信部在2021年的重點工作中也明確提出“2021年要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節點,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制造工程,堅決壓縮粗鋼產量”。2020年12月31日,《關于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也公開征求意見,我們認為高質量發展、低碳發展是以鋼鐵行業為首的傳統行業的必經之路,預計在兩會后,涉及鋼鐵等傳統行業的相關政策將會出臺,目標包括加強技術進步來節能提效和具體的壓縮粗鋼產量的實施計劃等。

      02 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呼之欲出

      市場化手段抑制碳排放

      碳交易制度建立,以市場化手段壓減高耗能行業產能。碳交易把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政府設置一定時期的碳排放控制總量,再給排放者發放或拍賣排放權額度,并賦予排放權額度的買賣自由。早在2011年年底,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要求,隨后發改委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北京、上海、天津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全國碳市場于2017年末正式啟動,國家發改委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率先啟動,把碳市場建設工作分為三個階段:基礎建設期(2018年)、模擬運行期(2019年)、深化完善期(2020年)。2021年2月起,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啟動施行,醞釀10年之久的全國碳市場即將正式運營。我們認為,生態環境部將實現從試點先行到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從單一市場、單一行業到多行業,未來其他高耗能行業如鋼鐵、建材、化工、有色、金屬制品、航空等或將陸續被納入碳交易市場中。

      表:碳交易試點市場政策梳理

      國君宏觀 | 碳中和投資鏈:供給側、新能源、低碳排

      數據來源:中國碳金融市場研究(2016)、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我們認為碳交易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1)碳交易將從成本端產生影響:碳市場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得到碳價信號,從而推升政策規制行業的價格,出于利潤最大化考慮,上游部門會通過提價形式將成本轉移到產業鏈下游的生產部門。下游部門亦是如此,進而導致生產領域中一系列的價格連鎖反應;2)碳交易會在需求端也會產生影響:生產者紛紛提價之后,消費者根據其需求價格彈性相應地調整對各部門產品的需求量,降低對于高碳部門的需求,從而實現需求結構的低碳化;3)碳交易將倒逼技術變革:低碳化的需求選擇迫使生產者調整生產規模、優化生產技術,最終實現全行業整體層面的低碳生產。

      短期而言,由于今年碳交易市場僅納入電力行業且免費配額分發量較充足,預計不會對企業成本和電價造成影響。中期來看,隨著納入碳交易市場的高耗能行業越來越多和免費的碳配額逐漸收緊,火電企業發電成本會有所抬升。但由于目前電價的市場化機制并不完善,電價易降難漲,預計對電價的推升作用也非常有限。長期來看,一方面隨著碳交易市場不斷成熟,高耗能行業的成本壓力會逐漸增大,另一方面電價市場化機制逐漸成熟,碳交易最終會推升電價,并引發產業結構的變革。

    03 綠色金融配套支持碳中和

      碳中和或將帶來百萬億投融需求,綠色金融或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牽頭的課題組認為,重慶實現碳中和需要約8萬億元投資,推算到全國,那么大約就是350萬億元的需求。而原國家發改委主任解振華帶領研究團隊進行測算的結果大約是138萬億。整體來看,碳中和的投資需求在百萬億元量級,這么大規模的投融資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

      圖:碳中和投資需求在百萬億人民幣量級

      國君宏觀 | 碳中和投資鏈:供給側、新能源、低碳排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清華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2021年2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吹風會,介紹了綠色金融有關情況。會議表示,人民銀行聯合相關部門不斷完善綠色金融頂層設計,支持綠色金融跨越式發展,初步形成了綠色金融五大支柱:一是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加快構建,二是信息披露要求和金融機構監管不斷強化,三是點面結合,激勵約束機制逐步完善,四是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不斷豐富,五是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日益深化。下一步,人民銀行將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三大功能,重點推動的工作包括:構建長效機制,完善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頂層設計;出臺統一的新版《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完善綠色金融標準,推動金融機構開展碳核算等工作。

      表:綠色金融五大支柱

      國君宏觀 | 碳中和投資鏈:供給側、新能源、低碳排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上資料整理、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而早在2016年8月31日,我國就已經注意到對于綠色金融體系的構建,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推動證券市場支持綠色投資;設立綠色發展基金,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動員社會資本;發展綠色保險;完善環境權益交易市場、豐富融資工具;支持地方發展綠色金融;推動開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防范金融風險。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昔阳县| 蒙阴县| 师宗县| 聂拉木县| 郎溪县| 桐庐县| 大姚县| 隆回县| 柳州市| 昭通市| 太白县| 获嘉县| 门源| 五华县| 嵊泗县| 阳高县| 澄江县| 兰坪| 奉贤区| 泾源县| 宁武县| 靖宇县| 岳西县| 建瓯市| 柘荣县| 沈丘县| 定远县| 金华市| 凤冈县| 中江县| 丹寨县| 泰顺县| 泾阳县| 兰坪| 黔西县| 东丽区| 东乡族自治县| 土默特右旗| 什邡市|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