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信托:四任董事長接連被查 產品兌付難 凈利驟降
吉林信托董事長接連落馬、產品無力兌付、年報數據出錯等問題正一點一點磨滅消費者的信任。
近日,吉林省紀委監委發布公告顯示,吉林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邰戈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如果邰戈違法違紀成事實,那他將成為吉林信托歷史上第四名落馬董事長。
除高管動蕩外,吉林信托發布的信托計劃也多次難以兌付,今年的匯融50號兌付日期已經延遲了兩次。一個令人無語的例子是,吉林信托2019年的報表竟然和2018年的數據完全相同,而在后續更換過的報表中頁眉竟然是“2018年年報”。
以上種種,無一不證明了吉林信托這家公司內部管理存在缺失,治理混亂等問題。
四任董事長“前腐后繼”
9月27日,吉林省紀委監委發布公告顯示,吉林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邰戈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據公開資料顯示,邰戈于2016年9月入職吉林信托,任吉林信托總經理,2018年2月,任吉林信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2018年6月開始出任吉林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在入職吉林信托之前,邰戈曾在光大銀行(行情601818,診股)長春分行和吉林銀行均工作過。
高管被指控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邰戈違紀違法屬實,那他將成為吉林信托落馬的第四任董事長。
據《每日財報》了解,2009年,吉林信托的第一任董事長張興波因貪污罪、受賄罪,被判死緩。張興波的接班人高福波在2015年10月辭職,但在其離職三年后,吉林省紀委監委公布高福波正接受監察調查。
2019年11月,最高檢網站通報,高福波涉嫌貪污罪、受賄罪、行賄罪等多項罪名,被提起公訴。根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其涉案金額高達數十億元。
吉林信托的第三任董事長李偉,在2015年9月擔任吉林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此前其曾主政白山市七年半。但在李偉擔任吉林信托董事長不到兩年后,便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審查。
據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延邊林區分院起h訴書指控:被告人李偉在擔任中共白山市委書記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多次非法索取、收受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濫用職權,違規為他人撥付財政資金,致使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依法應當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俗話說得好,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吉林信托的董事長卻接二連三落馬,前腐后繼,這一系列的事件也反映了該公司在內部管理上的嚴重缺失。
在2019年,吉林信托還因為公司治理機制長期嚴重缺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運行不規范被吉林銀保監局罰款40萬元,2020年8月3日又因未嚴格審核信托目的的合法合規性,為銀行規避監管提供通道被監管罰沒40 萬元。
產品兌付一拖再拖
管理層都動蕩成這個樣子了,公司經營還能好到哪里去?近年來,吉林信托已經被多次爆出產品爆雷,兌付日期多次延期。
據公開資料顯示,吉林信托旗下產品匯融50號,總規模2.6億元,期限2年。融資方為廣悅化工,信托資金用于受讓廣悅化工項目收益權,還款來源為廣悅化工的經營收入或抵押物處置。
按照合約規定,匯融50號產品應于2020年3月起陸續到期。今年3月20日,吉林信托發布公告表示,該信托原定期限基礎上延期3個月25天。吉林信托表示,此次逾期的原因是因受疫情影響,融資人廣悅化工短期內無法按協議償還資金。
然而,在延長期到期之后,8月26日,吉林信托再次發布公告表示,匯融50號信托計劃延長至2020年12月21日。
兌付日期一拖再拖,眼看著距離第二個延長期到期不到三個月了,這一次吉林銀行真的能成功兌付嗎?此次高管落馬對公司的產品兌付又是否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其實這已經不是吉林信托第一次陷入兌付風波了,當年的“吉信-松花江77號”,也被認為是首例打破剛兌的信托項目。
松花江77號是吉林信托發行與2011年的信托計劃,期限為兩年。然而,這一信托計劃在發行一年后就出現了利息延期問題,但吉林信托并沒有選擇公之于眾。直到2013年12月,公司才發布公告表示松花江77號信托計劃出現兌付危機,涉及資金10億元。
年報出錯,凈利驟降8成
吉林信托的前身為吉林省經濟開發公司,成立于1985年。后于1998年更名為吉林信托,2001年改制為吉林信托責任公司。
目前,吉林信托第一大股東為吉林省財政廳,持股比例97.496%,注冊資本15.96億元,也是吉林省唯一一家信托公司。
不過,公司內部治理混亂不說,吉林信托的業績報告也被指出有問題。
據公開資料顯示,吉林信托4月30日公布了其2019年的業績報告,然而此份報告中披露的信托項目資產負債表的數據,與其公布的2018年年報數據完全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錯誤的數據下還有該公司負責人、主管會計工作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名字作為擔保。吉林信托對此事回應公開媒體表示,是由于部分數據未更新造成的,現已經將更新后年報上傳到官網。
然而據公開媒體報道,在吉林信托更正后的年報中,披露母公司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時,年報頁眉處卻顯示的是“2018年度報告”字樣。
這究竟是年報披露時粗心大意了還是單純編纂了個數字來糊弄事兒?
據年報顯示,2019年,吉林信托實現營收5.29億元,同比下降5.37%;實現凈利2.05億元,同比下降83.9%。同期,公司的信用風險資產不良率也高達11.61%,較去年同期出現3.45%上漲。
而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因受疫情的影響,吉林信托實現總營收1.26億元,凈利潤為1381萬元,位居行業下游。
對于吉林信托這樣的公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投資者的信任,而公司董事長接連落馬、產品無力兌付、年報數據出錯這些問題,也正是在一點一點磨滅消費者的信任。未來吉林信托能否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重獲投資者信心,《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