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長期向好 龍頭漸入價值區間
基于醫藥行業的長期成長性,廣發基金將于10月13日布局第2只主動管理醫藥主題基金——廣發醫藥健康混合。擬任基金經理吳興武表示,本輪醫藥行情的長期邏輯沒有發生變化,長期來看,創新藥產業鏈、醫療服務、高端器械等細分行業中,優秀企業具有做大、做強的空間和機會。
行業長期向好邏輯不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藥生物板塊在上半年成為A股市場的高光行業。
“醫藥行業的長期發展邏輯并沒有發生變化。”吳興武分析指出,這一輪行情是以2016年前后新一輪醫改作為起點,醫改內容包括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創新藥審批加速。在此背景下,仿制藥的價格受到壓制,以創新藥為主線的子行業的市場需求被激活,醫藥行業朝著比較健康的態勢發展,這是這一輪行情的主線,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從市場需求來看,人口結構老齡化是醫藥長期發展的重要支撐。吳興武認為,我國人口老齡化正加速形成,長期人口結構支撐了醫藥行業的長期需求,中國居民有能力也有意愿為自己的健康買單,加上鼓勵創新、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創新藥審批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醫療行業長期發展的驅動力仍在持續。
細分市場迎來黃金發展期
盡管近期醫藥板塊處于調整階段,但吳興武認為,拉長來看,以醫藥生物為代表、具有長期持續成長力的板塊,調整之后可能會迎來新一波的上漲。
“近期醫藥股出現調整,一是因為醫藥股估值相對偏高,部分資金從醫藥板塊切換到低估值板塊;二是市場的流動性邊際寬松程度比前幾個月稍微收緊。”吳興武認為,醫藥股估值偏高,背后的核心邏輯是基于醫藥大市場容量、持續擴張的老齡化醫藥消費需求、各類龍頭公司可持續成長的強預期以及持續創新帶來的爆發性增長點。如果優質企業的長期邏輯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好公司估值偏高或將是很長一段時間的常態。
“隨著醫改和審批政策逐步推進,醫藥行業對產品質量要求越發嚴格,對研發投入逐步加大,對醫保報銷要求更嚴,對國產廠家更多傾斜,多重因素決定醫藥行業的競爭格局會逐步清晰,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龍頭集中。” 吳興武表示,在原有領域進口替代、新領域創新收獲放量以及國際市場開拓等三大因素支持下,龍頭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渠道平臺能力都在加強,具有較好的持續成長性。
在細分領域方面,他比較看好的是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創新藥及產業鏈,二是醫療服務,三是醫療器械公司。其中,創新藥能夠提升患者在滿足基本用藥基礎上的用藥體驗,政策一般也不會過多限制創新藥的定價,因而創新藥是醫藥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此外,民營醫療服務機構能夠提供更為差異化和優質的服務,也有較強的需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