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訂單大量轉到國內?紡服業人士:部分訂單屬實 但受內需拉動更明顯
對于“大量海外紡織訂單涌入中國, 訂單已排到明年5月”的報道,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無奈稱:“浮在表面看起來向好,實際上冰山大部分在水下”,而10月16日財聯社記者多方采訪對外貿易相關工廠顯示,紡織行業確實存在部分訂單“回流”,除了海外訂單“轉暖”,季節性旺季、內需等原因亦影響著訂單的“氣候”,但問詢多家工廠得知,訂單至多排至年內而非“明年5月”。
處于紡織行業中游的鳳竹紡織(行情600493,診股)相關人士則表示,受疫情影響,國外有些公司可能沒法如期交單而轉移到國內的情況。有行業人士則認為,不排除訂單轉移,這也是很正常的貿易行為,但是目前紡織行業是趨緩,處于階段性去庫存,仍擔心行情缺乏可持續性。而從二級市場來看,目前“炒作”大于“實情”。
多方影響紡織訂單回暖 未見排至“明年5月”
鳳竹紡織相關人士16日午間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大量海外紡織訂單涌入中國“是對的”,但具體數據并沒有提供。卓創資訊分析師安光則表示,國內織機開工負荷已經從9月30日的77.2%提升到10月15日的93.2%,短期需求確實有明顯好轉。
“但這波(海外)訂單轉移的規模不好估計,我們公司的越南工廠是正常開工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有歐美快時尚品牌因為原代工商無法開工,轉而將內衣訂單交由公司,代工品類從襪子增加到無縫內衣。他稱,時間大概開始于3季度左右,目前行業內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而記者分別也向位于廣東廣州、東莞和福建泉州等地多家具備外貿資質的服裝代工廠進行核實,反應出現分化。部分代工廠對記者表示,目前外貿訂單的確比7、8月的時候多了,但不存在網上傳的“爆單”,排單壓力不大,同時亦稱不清楚是否是“訂單轉移”,因為往年這個時候也是旺季。
位于溫州的服裝工廠亦稱“忙不過來”,排期需等至12月,不過該公司所趕制的棉服主要供應本公司線上店鋪,多家工廠持同樣“內需”的說法,其中排期最長至雙十二。也有位于東莞專營國外女裝的工廠表示,因為疫情等原因,確有國外訂單涌進的情況,但急的話“一個半月內也能安排”。
程偉雄解釋稱,整個面是趨緩,趨困,需要一個恢復周期。國內原國外代工的中小工廠轉內貿,轉電商或直播并不少見,大型工廠外貿訂單大幅減少亦不是個案,據悉某外貿公司原本以外貿訂單為主,今年也在內貿和自創品牌上在探索。“全球市場不是向好和復蘇,難以大量訂單轉移”。
據卓創資訊分析師安光了解,10月需求好轉主要來自國內“雙十一”等內貿訂單,外貿訂單占比較低。今年前三季度紡織服裝品(不含醫護類紡織用品)的需求整體不旺,尤其是上半年紡織服裝品積壓了庫存,現在處于階段性去庫存,業者仍擔心行情缺乏持續性。
從上游來看,一位在安徽從事棉紗交易的從業者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棉紗供給比較緊張,價格也有較大的波動。目前本身也是內貿需求的旺季,業內都在準備雙十一和圣誕節的訂單。“聽說可能部分是國外的訂單,但規模應該不是很大。”
A股多公司看了“寂寞” 華西股份(行情000936,診股)被“炒起”
對于A股市場上紡織行業的上市公司,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國內A股市場上鮮有代加工業務的紡織公司。記者于10月16日致電多家上市公司,七匹狼(行情002029,診股)(002029.SZ)和九牧王(行情601566,診股)(601566.SH)均表示公司主營國內市場,未接到國外訂單。而奧康國際(行情603001,診股)(603001.SH)則表示公司不做代加工業務,目前沒有遇到海外訂單專業的情況。
根據最新披露的三季度預告,已有部分紡織企業三季度回暖明顯。比音勒芬(行情002832,診股)(002832.SZ)第三季度凈利實現同比增長31.83%-43.16%;報喜鳥(行情002154,診股)(002154.SZ)第三季度凈利同比增長117.85%-181.09%,公司表示第三季度后半期公司旗下各品牌終端零售有所回暖,其中HAZZYS品牌收入繼續實現增長,未來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紡織板塊大熱之時,有財經博主16日發文顯示“短纖暴漲,業績彈性最大的是一家江陰的上市公司,短纖占了業績90%,……前不久受關注,還是因為他收購了一家芯片企業。”等細節信息,有用心網友很容易發現所指即為華西股份(000936.SZ)。
上述內容發布后,華西股份當日股價從低開走向高走,截止收盤上漲5.29%。而10月15日公司發布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虧損3.3億元-3.5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4.76億元。
而聚杰微纖(行情300819,診股)(300819)更是連續三天兩連板,16日收于44.59元,相對三天前的28.53,股價上漲了近56%。昨日該公司無奈“公告”表示,經核查,公司近期訂單量平穩,未出現大幅度的增加,訂單量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對于紡織行業后半年的情況,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則表示,今年二季度受沖擊最明顯,三季度已經開始回升,四季度作為傳統旺季預計還是能有比較好的表現,但難以達到去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