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貿訂單轉向中國!不僅引爆紡織業 這一投資品種也接連漲停
化工品漲勢一浪未休,一浪又起。
一邊是紡織概念繼續大漲,另一邊天然橡膠、尿素期貨接力走強。
10月19日,期貨市場化工品板塊一開盤便成為資金關注的熱點。紡織概念繼續大漲,短纖漲停,棉花、棉紗大漲;天然橡膠、尿素 “異軍突起”,尿素漲停,天然橡膠主力大漲3.80%。
宏觀氛圍轉暖 化工品期貨大漲
截至19日收盤,短纖期貨以4.01%的漲幅報收6596元/噸,10月12日掛牌上市后無一個交易日收跌;棉花、棉紗期貨主力分別上漲3.25%、3.04%,盤中均創下階段新高。
實際上,10月以來,化工品期貨明顯走強。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截至10月19日收盤,化工品期貨指數累計反彈了5.24%,鄭棉指數更是大漲了16.49%,短纖期貨上市以來累計漲幅達13.8%。
國投安信期貨高級分析師龐春艷向中證君表示,近期國內化工品期貨整體表現強弱不一,其中甲醇、苯乙烯、乙二醇等液體化工表現偏強,是由于進口下滑導致庫存下降;聚酯產業鏈因下游訂單多,導致行業情緒高漲,價格回升;橡膠品種則與天氣因素及青島發生的二次疫情有關;聚烯烴相對其他化工品,表現偏弱。
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診股)期貨能源化工事業部研究員劉洋對中證君表示,國慶假期結束后,能化板塊整體表現強勁,多品種連續大幅上漲,主要原因在于宏觀市場偏暖氛圍和市場強勁需求的共振。國慶假期結束后,紡織市場需求表現強勁,在供給端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對于能化板塊多品種形成明顯提振。
從消息層面看,美爾雅期貨化工分析師趙婷對中證君表示,近期一則印度外貿訂單流入中國的消息流傳開來,疊加近期紡織終端“雙11”訂單增加,市場對紡織企業的信心大幅提振。紡織訂單相關聯的期貨品種為棉花、短纖、PTA/MEG(兩者為短纖原材料)。
聚酯產業強勢會否延續
紡織產業鏈品種尤其是聚酯產業鏈品種均出現了強勢上漲,其中短纖期貨自上市以來實現了六連漲。雖然訂單轉移的消息大幅提振了聚酯品種行情,但分析人士認為,后市仍需謹慎。
劉洋對中證君表示,作為聚酯產業鏈的終端行業,紡織外貿訂單的恢復將向上對聚酯各品種乃至聚酯原料——即PTA以及乙二醇的需求表現形成提振,也將對于棉花的需求形成一定的提升。
他還指出,對于紡織訂單的回流也不宜過分樂觀。首先,過去幾年國內紡織行業逐步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主要原因便在于當地的人力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即使因疫情因素訂單在短時間之內離開東南亞諸國回到國內,但其很容易流轉到其他一些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訂單在國內停留的時間和體量可能都有限;其次,一旦海外訂單再次轉弱,國內聚酯產業鏈的需求表現將受到較大沖擊。
“近期外貿訂單的確有所好轉,但同樣也可能存在消息放大的情緒影響。當前下游運行良好,尤其是坯布庫存已經降至正常水平,市場采購心態傾向積極,未來產銷方面仍有階段性繼續放量的動力。但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尤其是11月下旬即‘雙11’和圣誕節訂單結束之后,市場面臨情況仍是未知。”趙婷分析,后期需要重點關注下游需求情況,尤其是海外訂單恢復帶來的邊際需求增量。
短纖期貨上市后驚艷表現的背后,有必然也有巧合。
龐春艷對中證君分析,短纖期貨掛牌基準價為5400元/噸,參考的是過去一段時間的短纖市場價格,相對偏低,期貨上市之前,現貨價格已經在快速上漲中,因此開盤首日漲停。之后,隨著短纖庫存不斷下降,企業開始超賣,市場氣氛可謂火爆,但短纖價格雖有反彈,依舊處于歷史偏低水平,上行空間較大,因此短纖期貨上市后價格多次漲停。
他還指出,短纖的生產和消費集中在華東地區,尤其是江蘇、浙江和福建等地,這些地區又是PTA的主要消費地,市場投資者對PTA期貨的利用已經非常熟練,作為PTA下游產品,短纖期貨10月12日上市后,華東市場的相關企業及投資者可以輕車熟路地參與市場,也是導致該品種上市后成交量和持倉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警惕快速上漲后的回落風險
展望后市,分析師對于化工品期貨走勢持謹慎態度。
劉洋表示,從短期來看,需求端的上佳表現有望維持一段時間,在供給方面暫無明顯增長的情況下,整個能化板塊,尤其是聚酯產業鏈中各品種有望維持偏暖態勢,但由于2020年能化板塊大多處于產能擴張階段,部分品種產能增長近三成,在需求回暖持續性仍存疑的情況下,PTA、乙二醇、滌綸短纖等品種的上漲空間及時間恐有限。從中長期來看,當前價格大多處于歷史低位的能化板塊將獲得較好的上漲空間,但若疫情形勢遲遲未有改善,后期能化板塊或將維持低位震蕩態勢。
龐春艷認為,聚酯產業鏈上下游短纖和長絲的價格偏低,利潤較差,消費好轉后,滌絲市場將有明顯改善,因此價格可能繼續上漲。但其上游PTA和MEG因本身庫存偏高,又有新產能投產的壓制,表現相對弱于下游產品。但短纖價格經過次輪快速上漲后,行業的利潤明顯擴大,價格繼續上漲后,也存在回落的風險,因此不宜持續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