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起舞!機構看好大金融跨年機會
編者按:近期,大金融板塊估值修復集體爆發,大金融板塊的強勢能否持續?跨年度行情來了嗎?即將到來的2021年,機構紛紛看好金融股的相對價值和中長期絕對收益的配置價值。
大金融集體爆發
繼上周五尾盤發力之后,昨日大金融板塊開盤繼續走強,帶領上證50、滬指大幅走高,但尾盤卻出現跳水。昨日大金融板塊成交額超上周五1倍多,截至收盤,包括銀行、保險、券商等在內的大金融板塊成交1651.03億元,超過上周五成交額的108.15%。
46只券商股中25只成交超10億元,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診股)分居一二名,分別成交92.64億元、65.62億元,此外,參股券商的東方財富(行情300059,診股)成交198.0億;17只銀行股成交超10億元,成交額前三的銀行分別是工商銀行(行情601398,診股)、興業銀行(行情601166,診股)、招商銀行(行情600036,診股),分別成交68.51億元、61.92億元、52.92億元。保險股中國平安(行情601318,診股)成交143.16億元,排名第二、三的中國太保(行情601601,診股)、新華保險(行情601336,診股)成交額分別為35億元、22.98億元。
此次大金融板塊的強勢能否持續?跨年度行情來了嗎?業內認為,當前金融股具備崛起的條件,在經濟復蘇、業績邊際顯著改善、催化劑形成共振,估值修復一觸即發。而從歷史上來看,以銀行股為代表的金融股也很容易在年末走出一波行情甚至引領春季躁動。因而隨著板塊內多個細分板塊估值跌至歷史低位,后市板塊估值修復潛能可能帶來更多投資機遇,而這也將有利于本輪行情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表示,近幾個交易日,大金融板塊強勁上漲,主要邏輯是經濟快速回升,帶動利率上行,銀行的存貸利差回升,銀行的利潤預期上升,同時由于經濟回升使得銀行的壞賬下降,這都促成銀行股的基本面好轉。大金融的分紅收益率較高,并不比一些信用債票面利率低多少,而金融股的流動性顯然要好于企業債,由此一些原本投企業債的資金轉而買分紅收益率較高的金融股,這也推動了金融板塊上漲。
中信證券、興業證券(行情601377,診股)、太平洋(行情601099,診股)證券、華西證券(行情002926,診股)、西部證券(行情002673,診股)等多家券商在其2021年策略報告中提出,金融股將是一條主要的投資主線。興業證券認為,盈利沖擊最大時段可能已經過去,估值修復空間大的是銀行板塊。
展望2021年,新時代證券表示,由于ROE的回升,周期股和可選消費估值還將繼續抬升,樂觀的情形下,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年中,金融股將會是最晚出現估值抬升的板塊,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金融“三兄弟”投資策略不同
從具體的投資策略來看,銀行、保險、券商等金融三兄弟的具體投資策略也是有所不同的。
“2021年最看好的是券商板塊,其次才是保險和銀行板塊。”把脈投資總經理許瓊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看好券商有四大邏輯。一是券商今年業績非常好,行業整體連續兩個季度同比大增,目前市場估值不高,市凈率1倍以下、市盈率10倍以下的比比皆是。二是中長期看,目前市場處于結構性慢牛中,無論是注冊制還是支持“直接融資”政策都長期利好券商。三是從社會投資結構看,今年超過兩萬億元的新增公募募資,券商業績顯著受益于公募基金的規模增長。四是當前貨幣+信貸政策并未轉向。一次金融周期的崛起,龍頭券商通常會有3倍-5倍盈利。未來在券商板塊大幅啟動后,有望逐步切換到銀行或保險板塊,在投資順序上有先后之分。
從估值來看,證券、保險和銀行三板塊的最新動態市盈率分別為23.7倍、14.6倍和6.14倍,銀行和保險板塊的市盈率均遠遠低于A股22.58倍的市盈率。值得關注的是從市凈率來看,銀行板塊中有27只銀行股的最新市凈率不足1倍,占行業內成份股的73%,華夏銀行(行情600015,診股)、交通銀行(行情601328,診股)、民生銀行(行情600016,診股)3只個股最新市凈率不足0.5倍。
“從估值水平等方面來看,未來更加看好保險、銀行等金融板塊的表現。奶酪基金經理莊宏東認為,估值層面,目前保險和銀行都處于低位,隨著經濟復蘇的確立,作為后周期板塊,未來的大環境傾向有利于銀行和保險的業績改善。保險方面,隨著經濟逐步復蘇,目前來看,一些保險公司已經對業務結構進行重新平衡,策略會更加積極一些,明年保險的開門紅可期。可以看到,一些轉型做得較好的龍頭保險公司,在行業變革中構筑競爭優勢,投資價值凸顯。此外,5月份以來,國債收益回升,加上政府開放保險資金在一級市場的投資范圍,有利于提升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銀行方面,估值也是處于低位。隨著經濟不斷復蘇,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都在增長,對銀行貸款端有好的促進作用。從資產質量的角度,企業盈利能力的恢復,企業還款壓力和違約問題得到緩解,有利于提升銀行的資產質量。目前銀行的低估值,也讓其具備了較好的防御屬性。
券商:進入全面改善發展期
中金公司認為,資本市場改革全面深化帶來的短期交易活躍度提升、中長期券商業務擴容以及模式升級、長期直接融資占比結構性提高仍是此輪券商股投資的主要邏輯。
短期而言,在內外部市場環境及流動性支持下,券商板塊仍然維持高景氣度,同時板塊內部兼并收購等主體性交易活躍;中期(2021年)來看,政策持續利好、優質新經濟公司陸續上市、長線資金入市助力行業經營環境優化、盈利維持高增長;長期來看,更看好頭部優質券商的成長性,在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更高水平金融開放、行業供給側改革、金融科技賦能等背景下,頭部券商正迎來經營環境、行業格局、業務模式全面改善的重要發展期。
開源證券指出,展望2021年,全面注冊制推行、引入中長期資金、退市制度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等方面是政策重點,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持續優化、機構資金占比持續提升的背景下,證券行業傳統和創新業務均持續受益,盈利有望保持15%至20%的正增長,ROE繼續上行。經濟復蘇預期延續,頭部券商估值已低于歷史中樞,順周期行情下繼續看好券商板塊跨年機會,繼續推薦國金證券(行情600109,診股)和東方財富,受益標的興業證券、華泰證券(行情601688,診股)、中信證券。
此外,進入四季度共有9家券商股持續被機構繼續看好,給出“增持”評級,分別為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行情601211,診股)、廣發證券(行情000776,診股)、招商證券(行情600999,診股)、中泰證券(行情600918,診股)、國金證券、國元證券(行情000728,診股)、海通證券(行情600837,診股)。
銀行:迎來補漲和估值修復行情
近五個交易日,申萬一級銀行行業指數累計漲幅超5%,銀行板塊大象起舞。
光大證券(行情601788,診股)認為,銀行股大漲主要受到經濟回暖與估值修復雙重因素驅動:一方面,經濟持續恢復增長背景下,順周期行業整體向好,近期漲幅居前的板塊主要為銀行、農林牧漁、房地產、非銀金融、國防軍工、煤炭、有色金屬等,多為順周期板塊。銀行業作為典型的順周期行業,隨著經濟持續回暖,市場對于貸款定價上升、凈息差反彈、資產質量向好均有所預期;另一方面,上市銀行基本面穩健但整體估計較低,當前行業PB為0.74倍,處于過去5年估值的15.94%分位。近期銀行股上漲表現出了比較典型的資金輪動效應。
在經濟改善顯著和貸款利率環比回升周期中,哪類銀行更加受益呢?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診股)證券楊榮團隊研報認為是大行,主要基于三個原因,一是板塊內部的輪動;優質銀行股估值合理,估計溢價率難以大幅提升;12月來看,低估值、基本面邊際改善更顯著的大行業績彈性更大,從而估值空間更大;由于優質銀行股估值進入平臺期,估值溢價率難以大幅提高,但是大行估值尚處于低位,估值上行空間更大,從板塊輪動角度看,進入12月大行上漲動力和上漲空間更大。
楊榮團隊認為,銀行板塊的機會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第一是經濟增速未來會環比回升;周期復蘇銀行受益;第二是行業凈利潤增速逐季環比回升;第三是低估值,銀行到年末一定要完成估值切換,空間至少10%。
保險:年底行情仍將延續
保險股開始受到資金的青睞,尤其是中國平安,11月30日該股創下歷史新高,短短20個交易日漲幅超20%,總市值更是突破1.6萬億。
11月30日,中國平安現身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位居滬股通港資成交額第1位,港資總計成交29.36億。其中,買入15.68億,賣出13.67億,凈買入2.01億,凈買入額占該股當日總成交量的1.41%。
中國平安最近一個月上漲15.68%,上榜滬股通21次,外資累計凈買入39.40億;近兩個月上漲18.06%,上榜滬股通34次,外資累計凈買入22.81億。
安信證券認為,負債端及投資端雙雙改善推動保險估值持續提升,年底保險行情仍將延續,險企利空已經逐步出清,個險隊伍企穩改革利好釋放。開門紅目前預售情況良好,負債端持續改善。長期利率穩中有升,緩解利差損擔憂,利好于保險板塊估值進一步修復。
華西非銀認為,中國平安、中國太保2020全年沒漲,相比于純壽險標的新華、國壽,補漲效應明顯。2021年開門紅實現新增保費及NBV兩位數以上增長確定性更強,而新華、國壽基數更高。長端利率看一季度上行,3.3——3.5區間,至少看到農歷年前,利率上行+開門紅業績確定,看20%的漲幅空間。平安、太保估值低,太保GDR對于股價的壓制逐漸出清,迎來估值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