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0m8ki"><acronym id="0m8ki"></acronym></strike>
    <button id="0m8ki"><tbody id="0m8ki"></tbody></button>
  • 2020年《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全文一覽(2)

      前言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 黨領導下,中國的交通運輸秉持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理念,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目標,自立自強,艱苦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基礎薄弱、整體落后的面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交通發展之路。

      中共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交通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入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基礎設施網絡規模居世界前列,運輸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行業治理現代化水平大幅躍升,人民高品質出行需求得到更好滿足,中國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的前途命運從未像現在這樣緊密相連,交通對于加強互聯互通、促進民心相通日益重要。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認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為全面介紹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成就,分享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增進國際社會認識和了解,特發布本白皮書。

      一、走新時代交通發展之路

      中國交通積極適應新的形勢要求,堅持對內服務高質量發展、對外服務高水平開放,把握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著力推進綜合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綠色交通建設,走新時代交通發展之路。

      (一)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目標

      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是中國交通發展的初心和使命。新時代的中國交通,秉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堅持人民共建共治共享,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人民交通靠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交通發展問題,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社會公眾參與交通治理,依靠人民辦好交通。

      ——人民交通由人民共享。統籌公平和效率,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大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城鄉居民行有所乘,讓人民共享交通發展成果。

      ——人民交通讓人民滿意。以人民滿意為根本評判標準,聚焦新時代人民對交通的新期待,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不同群體的交通運輸需求,不斷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以當好發展“先行官”為定位

      經濟要發展,國家要強大,交通要先強起來。把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堅持先行引導、適度超前原則,保持一定發展速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

      ——措施上優先部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等重大決策部署,把交通運輸作為先行領域重點部署、優先保障。

      ——能力上適度超前。適應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以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為目標,以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編制為抓手,適度超前布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為未來發展留足空間。

      ——作用上先行引領。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國土空間開發、產業梯度轉移、城鎮布局優化、經濟貿易交流中的先導作用,發揮互聯網新業態在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中的引領作用,促進新經濟形態加速崛起。

      (三)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

      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的關鍵。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交通高質量發展,更新觀念,轉變方式,破解難題,厚植優勢。

      ——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造高品質的快速交通網、高效率的普通干線網、廣覆蓋的基礎服務網,加快形成立體互聯的綜合交通網絡化格局和橫貫東西、縱貫南北、內暢外通的綜合交通主骨架。

      ——推動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交通運輸結構性、制度性、技術性、管理性、服務性成本,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更好發揮交通運輸在物流業發展中的基礎和主體作用。

      ——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合理劃分交通運輸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推進簡政放權、加強管理、優化服務,健全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提升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水平。

      ——增強發展動能。鼓勵和規范交通新業態發展,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建立多層次、可選擇、多元化的運輸服務體系,提高交通服務水平。

      (四)以改革開放為動力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交通運輸發展行穩致遠的強大動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起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交通運輸生產力。

      ——堅持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放開交通運輸市場,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依靠市場解決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不斷完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釋放交通運輸活力。

      ——堅持高水平開放。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推進交通運輸“走出去”“請進來”,以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聯通和政策、規則、標準“三位一體”聯通,提升與其他國家互聯互通水平和國際運輸便利化水平。

      (五)以創新驅動為支撐

      創新是交通運輸發展的動力源泉。把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為牽引,大力推進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完善創新體系,優化創新環境,強化人才支撐。

      ——以基礎設施建養技術迭代升級增強交通運輸系統韌性,增強交通基礎設施抵御災害與預警監測能力,提升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特大橋隧、深水筑港、大型機場工程等建造技術水平。

      ——以智慧交通建設推進數字經濟、共享型經濟產業發展,推動模式、業態、產品、服務等聯動創新,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效率,構筑新型交通生態系統。

      ——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的發展,拓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空間,抓住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歷史機遇,推動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

      二、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

      進入新時代,中國交通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運輸服務能力、品質和效率大幅提升,科技支撐更加有力,人民出行更加便捷,貨物運輸更加高效,中國正在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

      (一)基礎設施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

      牢牢把握交通基礎設施優化布局、加速成網的重要機遇期,深入推進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大批綜合客運、貨運樞紐投入運營,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實現躍升,覆蓋廣度和通達深度不斷提升。

      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實現網絡化。截至2019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9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超過3.5萬公里;全國公路里程達到501.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5萬公里;擁有生產性碼頭泊位2.3萬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量2520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7萬公里;民用航空頒證運輸機場238個;全國油氣長輸管道總里程達到15.6萬公里,互聯互通程度明顯加強;郵路和快遞服務網絡總長度(單程)4085.9萬公里,實現鄉鄉設所、村村通郵。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著力加強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進一步打通國家運輸大動脈,有力保障國土和能源安全,強化區域間政治經濟聯系。加快建設“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依托京滬、京廣、沿海、沿江等綜合運輸大通道,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港口群和長江沿線港口形成的經濟帶、城市群成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上海到南京、上海到杭州高速通道沿線集聚了長三角三分之二的城市和約80%的經濟總量。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了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城際快速交通網絡。西氣東輸、川氣東送、海氣登陸以及陜京線等天然氣干線管輸系統不斷完善。煤炭物流通道布局更加合理,形成縱貫南北、東西的鐵路能源運輸大通道;糧食物流骨干通道全部打通,原糧散糧運輸、成品糧集裝化運輸比重大幅提高,糧食物流效率穩步提升。區域間人員交流、物資流通日益便捷,橫貫東西、縱貫南北、內暢外通的綜合交通主骨架逐步形成。

      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步伐加快。深入推進交通、物流、信息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樞紐經濟,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結合全國城鎮體系布局,打造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全國性、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通過規劃引領,強化一體化綜合客運樞紐站建設,北京大興、上海虹橋等一批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實現了高鐵、城市客運、軌道交通、民航等交通方式的無縫對接。優化貨運樞紐布局,推進多式聯運型和干支銜接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上海洋山港、鄭州鐵路港等一批現代物流樞紐建成,提高了換裝水平,加快了多式聯運發展,有力推動了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不同運輸方式通過樞紐實現有機銜接,為優化國家經濟空間布局和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城市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穩步推進。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城市道路總長度45.9萬公里,人均道路面積17.36平方米,建成區路網密度達到6.65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達到13.19%。強化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引領,加強內部交通與對外交通有效銜接。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設快速路、主干路和次支路級配合理、適宜綠色出行的城市道路網絡。完善道路空間分配,充分保障綠色交通出行需求,規范設置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開展人行道凈化專項行動,推動自行車專用道建設,切實改善綠色出行環境。

      (二)運輸服務從“走得了”到“走得好”

      全面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質量,“互聯網+交通”等新模式快速發展,多樣化、品質化、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運輸服務實現“人便其行、貨暢其流”,通達性和保障性顯著增強。交通運輸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顯著增強,促投資、促消費、穩增長作用明顯。

      貨物運輸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中國是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面對日益增長的貨物運輸需求,加快多式聯運發展,創新公鐵聯運、空鐵聯運、鐵水聯運、江海聯運、水水中轉、滾裝聯運等高效運輸組織模式,開展鐵路運能提升、水運系統升級、公路貨運治理等專項行動,貨物運輸結構持續優化,綜合運輸效率不斷提高,物流成本逐步降低,交通運輸環境污染明顯減少,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道建設不斷提速。鐵路運量占社會運輸總量比例不斷提升,“公轉鐵”行動取得突出成效。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快遞業務量保持強勁增長態勢,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運輸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推進物流降本增效取得積極成效,促進了物流業轉型升級。

      公眾高品質出行需求逐步滿足。旅客運輸專業化、個性化服務品質不斷提升,人們對“美好出行”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出行體驗更加方便、快捷、舒適、溫暖。以道路運輸為基礎,高鐵、民航為主要發展方向的出行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客運結構持續優化,中長距離客流逐步從公路轉向高鐵和民航。截至2019年底,動車組列車累計發送旅客120億人次,占鐵路旅客發送量的比重由2007年的4.5%增長到65.4%。春節、國慶等重要節慶日大規模客流的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人們不僅能夠“說走就走”,而且走得“舒適、優雅、愜意”,“人享其行”的期盼逐步成為現實。

      城市公共交通持續優先發展。發展公共交通是現代城市發展的方向,是加強城市交通治理、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的有效措施。大力加強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40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運營里程達6172.2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的骨干作用日益凸顯,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穩步提高,舒適度不斷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統較快發展,70余個城市發布共享單車管理實施細則,360余個城市提供了共享單車服務。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為人們出行提供了便利,滿足了多樣化出行需求。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努力保障公眾公平享有交通服務權利,以交通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僻遠地區開行的公益性“慢火車”,站站停、低票價、公交化,架起了山村與城市的溝通橋梁,成為沿線人民的“公交車”“致富車”。公路客運普及和農村物流發展有力促進了城鄉一體化,截至2019年底,已開展52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建設,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AAA級、AAAA級以上的區縣比例分別超過95%和79%。在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重要樞紐設置無障礙設施,推廣無障礙化交通工具,為特殊群體提供了周到的出行服務。不斷加大旅客運輸及出行服務普惠力度,讓人民共享交通發展成果。

      交通運輸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互聯網+”交通運輸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截至2019年底,網約車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平臺日均使用量達到2000萬人次。共享單車有效解決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日均使用量約4570萬人次。貨運物流融入“互聯網+”進程加快,推動了貨運物流組織方式創新,95306鐵路貨運服務系統全面建成,2019年鐵路網上貨運業務辦理比例達到85%,229家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整合貨運車輛211萬輛,車輛利用率提高約50.0%,較傳統貨運交易成本降低了6至8個百分點。“高鐵網+互聯網”雙網融合取得突出成效,2019年12306互聯網售票系統售票超過35.7億張;電子客票基本實現全覆蓋;高鐵站車正逐步實現WIFI信號全覆蓋,創新推出網上訂餐、無線充電、智能交互等服務。截至2019年底,超過98%的二級以上汽車客運站提供省域聯網售票服務。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線上線下新消費模式,刷臉進站、“無紙化”登機、無人機投遞、無接觸配送、智慧停車、道路客運定制服務等新業態,讓人們享受到了便利,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支撐區域重大戰略實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強交通運輸布局,提供基礎支撐。加快構建以首都為核心的多節點、網格狀世界級城市群交通體系,加快建設雄安新區一流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強化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高效銜接,推動“四網融合”,著力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全面推進干線航道系統化治理,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疏解三峽運輸“瓶頸”制約,建設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暢通大灣區經粵東西北至周邊省區的綜合運輸通道,構建連接泛珠三角區域和東盟國家的陸路國際大通道,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以“海澄文(海口、澄邁、文昌)”一體化經濟圈、大三亞旅游經濟圈為重點,打造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鐵路、城際軌道和骨架公路網,全面支撐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等為節點,構建對外高效聯通、內部有機銜接的多層次綜合交通網絡,推進長三角區域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契合全流域生態保護和國土空間開發,加快形成黃河流域“通道+樞紐+網絡”聯動發展格局。差異化完善區域各板塊交通網絡,增強了對區域戰略的交通支撐。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厦门市| 涞源县| 山西省| 灵寿县| 大连市| 南乐县| 福泉市| 忻州市| 淮南市| 长沙县| 栾川县| 突泉县| 周至县| 安乡县| 葫芦岛市| 棋牌| 都兰县| 涟水县| 鄯善县| 上栗县| 新兴县| 刚察县| 慈溪市| 乐昌市| 内江市| 吴江市| 汤原县| 静海县| 子洲县| 千阳县| 胶州市| 阿城市| 西乡县| 鄄城县| 龙陵县| 忻州市| 界首市| 江津市| 南宁市| 新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