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微信公開課Pro版微信之夜全文一覽:張小龍說了什么?(3)
長視頻和短視頻
我們也遇到了超過一分鐘視頻的問題。自然而然地,大家會認為長視頻和短視頻是兩種東西,因此應該設計成兩種不同的內容對象。
中間有個版本確實是視頻號有專門的長視頻這一欄的,甚至長視頻和短視頻的評論點贊還是分開的。
但如果仔細思考,在微信號體系里,是不應該做這種區分的。長短視頻的區別只是消費的場景不一樣。短視頻適合碎片時間的連續消費,而長視頻適合有一大段時間來看。
對視頻號來說,簡化這個問題的方法,是把一分鐘以內的視頻是為短視頻,一分鐘以上的視頻的開頭一分鐘視為這個視頻的摘要或簡介。我把它稱為封 面。這樣的話,視頻號不區分長視頻短視頻,但是又能兼容短視頻的體驗。
關于長視頻,我希望視頻號逐漸積累越來越多的長視頻,成為長視頻的云端倉庫。將來有一天,也許我們會提供一個檢索或推薦入口,這樣用戶可以找到豐富的長視頻內容。
這個其實也是未來非常有想象力的。
視頻號和個人的關系
視頻號的初衷是讓人人都能很容易通過視頻化的方式去公開表達內容。但做產品的人都知道,讓用戶去發表內容去表達是最困難的。
現階段我們也并沒有做到讓很多人在視頻號去發表自己的日常。但我們有個舉措,讓我們能看到希望。我們上線了將自己的視頻號內容關聯到自己的微信名片的功能。我們發現結果比預料的要好很多,到現在已經有非常多人在名片展示了自己的視頻號內容,并且還在持續增長。這是個很好的趨勢。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有的時候大家會覺得微信做東西特別保守。其實并不是保守,而是說很多東西是不對或不應該做的。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把視頻號的內容掛在名片上,我們以前為什么不做一個類似這樣的展示自己的一些精選的照片和視頻的功能?我們內部討論過好多次,因為很多人朋友圈設置了三天可見,越來越多了,我們打開名片有的時候幾乎看不到東西。為什么不給他們提供一個可以把一些照片精選放在那里的功能,這樣朋友進來至少可以看到一些。
之前我們不愿意做這個功能是因為,一旦這樣做了,你可能只是把你歷史上最好的照片放到那里,永遠就不去修改它了。這次我們愿意這樣做是因為,如果你關聯到你的視頻號的內容,那它就是活的,因為你會不停地更新你的視頻號內容,而不是說我選幾個歷史上最好的照片作為精美的裝飾就永遠不變了。
畢竟,視頻號希望的是人人都能表達,而不是只有網紅和大v的表演。
信息展現的方式
信息展現形式一直是互聯網產品里的最基礎部分,也是爭議最大的。這里說的是指對信息列表的展現形式。
常見比如有瀑布流,通俗稱呼的信息流,以及全屏。他們的區別是一屏里放多少條內容合適。全屏就是一屏只放一條內容。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把這些式樣的選擇總結為一個粗略的規律,就是——
一屏里的內容條數,應當跟命中率成反比。
命中率是指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條數的比例。比如10個郵件,只有一個是我想要看的,命中率是10%。
以朋友圈舉例,因為你并不是要看每一個朋友發的內容的,所以命中率并不高,如果改為全屏,就是災難。同時,如果你添加的好友越來越多,命中率還會降低,因此就更不能增加每條內容的顯示面積。如果我們要增大顯示面積,就必須提高命中率。但朋友圈的命中率是很難提高的,因為朋友圈的命中率取決于朋友跟你的關系,而非他發的內容,而我們很難知道你對哪個朋友更感興趣。
而往往關注內容越多的人,命中率就越低。所以公眾號改版的時候,其實是一屏里的內容條數變少了,雖然帶來了點擊次數的減少,但關注多的人還是會抱怨,因為選擇的難度增大了。但對于關注少的人,閱讀量是上升了,因為只關注了幾個號的話,命中率本來就高。后來我們在訂閱號的頂部增加了常讀號的展示,其實是提升了命中率。
視頻號的上半年,平臺的內容豐富度不夠,命中率是很低的。所以當時半屏式的信息流是合適的,一屏顯示超過一項內容,用戶有選擇的余地。那時候如果直接上全屏,可能死的很快。到下半年,內容開始豐富了,命中率開始提高了。并且全屏對于單個視頻的展現效果當然也會比半屏要好,我們開始灰度的切換到全屏模式。
這里說個有意思的數據。我們把關注和機器推薦灰度切換到全屏,并且和沒有灰度全屏的用戶來對比觀察。發現全屏后,關注tab的人均vv(video view,視頻播放量)下降了,推薦tab的上升了。這應該可以推導出來,關注tab的命中率不夠高,以至于全屏后帶來了輕微的選擇困難。
我們在公眾號里在給關注的號的內容做排序,以及在視頻號里,也會通過算法對關注的內容做排序,也是為了提高命中率。特別是全屏之后,因為用戶的選擇余地是零了,更需要算法來做排序。
直播
互聯網歷史上,個人在公開領域的表達方式一直在演變。最早的時候,需要你會寫HTML來做網頁。后來有了博客,博客之后是微博這樣的短文字。現在是圖片和短視頻。演變的方向是往更能被普通人生產和消費的方向去走的。所以會體現為更短更碎片化。
所以我在想,還有什么內容形態是比短視頻更能被更多人接受的。
我覺得直播有這個機會。直播比短視頻的生產更容易,是因為拍一段短視頻是需要有內容準備的。而直播,是不需要準備內容的,它就是日常聊天。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差別,直接降低了直播的門檻。這是一種輕松的表達,普通人也能夠去生產出來,朋友也更愿意去消費。
雖然直播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大家對直播的認知還是帶貨的領域,這是作為內容形態的方式來思考,就是個人表達的形態方面來思考的。
所以,直播在未來有可能會成為一種很多人在用的個人表達方式。
做一個未來的設想,很久以后,每個人的微信名片應該是活的,意思是,我打開你的名片,如果你剛好戴了一個可以直播的眼鏡正在直播,那我就能直接看到你看到的東西。這可能是個人直播的終極形態。
前不久有一場流星雨的直播,有超過100萬人觀看了,有點超出我們的意料了。因為,我們并沒有做任何中心化的流量分發去推它,它自然就吸引了100萬人。在這里,是社交推薦在發生作用,通過朋友圈,群聊等進行了人群的擴散。當然,在視頻號和直播的入口里面,我們還是會用機器推薦來給用戶推薦適合的直播。當直播多了以后,除了你的朋友,我們也希望系統能告訴你哪個直播值得你看一下,這是我們的機器推薦有更大的考驗。但社交推薦,仍然會是非常重要的傳播途徑。
其實我們現在還沒有直播的入口,下一個版本可能就有了。我們現在有一個附近的直播和人,把它調一下,可能叫直播和附近。
我們也在豐富直播電商的能力,包括直播里可以掛接到第三方的小程序。
春節快到了,我們都習慣了在群里發紅包搶紅包來拜年了。但其實線下傳統的拜年是走家串戶面對面的行為。直播其實更能模擬出線下拜年這種傳統方式。所以我們今年在直播這里也做了一點小小的東西,我們希望今年的春節能夠有一些人通過直播的方式來拜年,那就特別好。
關于創作者
很多人會關心平臺會給創作者什么樣的支持。
如上面提到的,我們更希望做視頻的載體,并且讓視頻號成為個人和機構的官網。平臺在這里的角色是連接,而不是做內容。但和以前的官網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微信體系里的官網,內容是能自己流通的。因此你不用太擔心做了官網也沒有人訪問。我剛剛說到微信里集合了很多產品可能沒法嘗試的東西,比如說對于信息訪問,我們可能會有關注關系可以獲得,有搜索,有推薦,有系統推薦和社交傳遞這樣一些方式,所以不用太擔心自己的內容在這里沒有人會看。
剛開始我們去邀請一些明星進來,明星會說有沒有簽約費。我們的回答是,我們希望你進來,因為你應該經營自己的粉絲,最終你會實現盈利,但不會平臺出面來購買內容。
所以視頻號這里,我們沒有花一分錢去購買內容。將來也不想這么做。倒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當我們不花錢買內容的時候,創作者還愿意進來,才說明創作者能靠自己的努力獲得回報,才說明我們建立了一個能自行運轉起來的生態。同時,我相信普通人的創作力是巨大的,相反,購買的內容反而不一定能打動人。
微信的歷史上,我們一直不強調強運營,也是這個原因。系統和規則會比運營的效率高太多了。就像我們現在看到微信支付,其實已經覆蓋面非常大,但是我們微信支付的人數并不算多,對于支付這樣一個需要跟線下接觸的行業來說,我們每個行業微信支付里可能就一兩個人在負責整個行業。
公眾號的那一個slogan照樣可以用在視頻號上,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其實你現在放在視頻號上也是很適用的。
一些有趣的實驗性項目
我們也有一些有趣好玩的實驗性項目在進行中。
前面提到,做產品其實是個驗證想法的過程。如果你腦袋里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可能很不靠譜,但又似乎有意思。然后繼續往深里去想,如果能經過很多次選擇,最終能變為實現,就會體會到做產品的樂趣。
我就經常會有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比如,如果你能拍一下一個人的頭像會怎么樣,如果你能朝跟你聊天的朋友扔一個炸彈在屏幕上炸開嚇他一跳會怎么樣,如果你在聽一首歌的時候能看到其他聽歌的人眼前的畫面會怎么樣,如果你失眠的時候也能看到其他的失眠的人然后大家一起數羊會怎么樣。
甚至,如果給一個畫布,每個人上去畫一個點,如果有一千萬人輪流去每人依次畫一個點,到最后會不會形成一個圖案?如果在沒有組織的情況下,一千萬人居然畫出來一個圖案,那又意味著什么?
所有這些都是很有趣的事情。所以做產品絕不是枯燥無味的。雖然大多數想法都會是行不通的,但有少數的能行得通,就非常好了。
這里,我就簡單描述下微信新版本會有的幾個功能。所有的功能在被用戶實際驗證之前,都不能說一定會受歡迎,但是只要思路的方向沒有問題,就可以不斷改進。有些功能也會經歷灰度,完善了才放出來。所以不要抱以太高的期望。這里分享下這些好玩的功能的思考點。
一個是表情。
表情是表達方式中的一個基本元素。
說到表達方式的基本元素,這讓我想起拍一拍。很多人會不喜歡被拍,還有很多人因為誤觸而拍錯了人很尷尬。但仍然有1.2億人設置了拍一拍的尾巴,每天幾千萬人在用拍一拍。拍一拍也是表達的一種基本元素,并且不同于其他所有方式,它是模擬人類的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動作,用最簡單的一個身體動作來完成了一次信息傳遞。有次內部開會我開玩笑說,未來人們的生活會越來越線上化,人們會懷念這種古老的人和人之間的交互方式的。
說回到表情。
人們的表情反映出情緒越來越強烈了。以至于必須經常“裂開”了。
我的想法可能比裂開更暴力。有一天我跟開發同學說,幫我做一個功能,我扔出一個炸彈,對方的屏幕就裂開來。當然,是動畫效果的裂開,但要求很逼真。
實現是可以的,但是真的當作一個表情功能的時候,還是會遇到很多坎。
我說尋找基本元素,即這種表情必須是底層基礎的,而不是一種特殊的。
最終我們做到了。
一個是狀態。
現在大家打開一個朋友的微信名片,往往除了名字頭像,什么也看不到。朋友圈也很多人設置了時效。
但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每個名片,應該是活生生的才對。名片就是我們線上化生活的自己,它應該反映自己真實的狀態。
我們之前嘗試用視頻動態表達一個人的狀態,但視頻化表達在這個地方其實挺困難的,因為確實拍個視頻讓所有的好友看到,這個壓力還是挺大的,所以視頻動態不算成功,每天大概有100多萬的人在發視頻動態,我們也會把它升級一下。升級以后的話,我們希望走到視頻的另外一面。以前我說以前每個人發文字是很困難的,其實有一個前提,發一段讓很多人都看的文字是很困難的,其實自己隨便說一句話其實并不困難,狀態就是隨便說一句話這樣一個東西。所以我們會走到視頻的另外一面,通過你隨便說一句話,隨便寫幾個字來表達自己的狀態。
并且,在某一時刻,一定還有其他的人跟你處在同一種狀態里,你會希望看到他們。看到在打同一個游戲的人,同一個咖啡吧的人,同一個景點旅游的人等,甚至是,同一種心情的人。
- 上一篇:拼多多申請拼多多支付商標 進軍支付領域引猜想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