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生物行業:基本面無虞 Q4有望反轉
板塊基本面無虞 近期回調在于流動性與疫情緩解預期
疫情之下社零數據1-7月中西藥品仍保持5.7%增長,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降幅逐月收窄,利潤修復則更為強勁。但是近期醫藥與消費板塊繼前期科技板塊后同樣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調。我們認為原因有三:1)流動性邊際變化;2)宏觀確定性的降低;3)醫改進一步深化。展望后市,我們認為短期板塊仍處于震蕩尋底的過程中,預計在10月后由于國際國內產業發展邏輯不變,且疫情對供給側的影響深遠,可能重新進入提升龍頭估值過程。
2020年中報受疫情影響大 分化趨勢明顯
2020年中報,A股醫藥板塊持續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征。其中化藥制劑板塊(-8.5%、-7.5%)、中藥板塊(-12.9%、-30.1%),營收及歸母利潤均有不同程度地下滑;而生物制品板塊(7.1%、20.0%)、醫療器械板塊(38.3%、85.9%)、醫療服務板塊(-0.1%,19.3%)歸母利潤增速均大幅高于收入增速,且明顯好于化藥及中藥板塊。化藥制劑板塊中出現明顯分化趨勢,市場關注度最高的9家公司(超10家機構覆蓋)年初以來漲幅中位數為168.6%。凈利潤保持了穩健增長,ROE水平相對較高、陸股通持股比例也相對較高,而其他公司利潤增速、ROE均相對較低。
后續醫改政策有望加速落地,重視“DRGs影響小”個股
受新冠疫情和前期醫改工作任務繁重影響,原本應該去年底落地的醫保個人賬戶改革直到近期才落地,政策符合中性預期,對部分OTC類產品產生中長期負面影響。隨著疫情階段性勝利,8月中紀委多次發文強調醫療系統內徹查醫藥腐敗之風,疊加藥品集采、高值耗材地方集采、嚴查醫藥代表進院推廣等系列政策,我們認為前期延后但在醫改重點工作任務內的內容將會在H2加速,以迎接明年DRGs試點省市的直接收費改革。在這一過程中應重視疊加了創新價值、消費屬性、無醫保限制、重癥醫療等多重概念在內的“受DRGs影響小”一類的個股。
風險提示:藥品、器械、耗材降價幅度超預期;醫保及重點監控用量限制超預期;研發失敗或慢于預期。
投資建議:基本面問題不大,短期仍處于調整,建議關注具有中長期競爭力的細分龍頭。醫藥板塊整體處于高景氣度,中報表現進一步結構性分化,龍頭業績成長確定性強。隨著藥品第三批集采、耗材地方集采以及職工醫保改革的推進,中國醫改步伐在不斷加快。創新價值愈發凸顯,后疫情時代關注龍頭藥企“走出去”的國際化擴張潛力。9月策略A股推薦買入恒瑞醫藥(行情600276,診股)、復星醫藥(行情600196,診股)、邁瑞醫療(行情300760,診股)、樂普醫療(行情300003,診股)、迪安診斷(行情300244,診股)、天壇生物(行情600161,診股)、貝瑞基因(行情000710,診股)、愛爾眼科(行情300015,診股);港股推薦買入中國生物制藥、先健科技、中國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