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0m8ki"><acronym id="0m8ki"></acronym></strike>
    <button id="0m8ki"><tbody id="0m8ki"></tbody></button>
  • 秋季發布會掀開序幕 盤一盤蘋果產業鏈

      

      益于業績的快速增長,A股蘋果產業鏈上市公司市值也迎來迅速成長,超過蘋果股價增幅。

      根據蘋果官方的最新消息,蘋果秋季發布會時間正式確定,在9月15日上午10點——北京時間16日凌晨1點舉行。據悉,本次發布會發布的產品有iPhone、iPad和APPle Watch等系列新品。

      新品發布會掀開序幕,《每日財報》希望借機盤點一下產業鏈的相關本土公司。

      1

      蘋果黃金十年,本土供應商快速崛起

      眾所周知,蘋果的系列產品是“全球代工”的經典產品,喬布斯賦予蘋果公司的理念就是只負責設計、技術監控和市場銷售,而所有的生產加工環節都以“委托生產”方式,外包給遍布世界各地的下游制造商,而中國就是最重要的代工基地。

      2009-2012年,iPhone4問世后蘋果手機銷量瞬間爆發,引領產業鏈相關公司業績的上漲。2013-2017年,蘋果新品持續銷量超預期,且產品創新帶來產業鏈新趨勢機會。2016-2017年,智能手機銷量達到頂峰,但蘋果引領的全面屏、FaceID、玻璃機身等新領域依然具有機會。2019年開始,蘋果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機,而是橫向拓展到可穿戴設備Airpods,參與其中的公司再度受益。

      回顧過去的發展歷程,蘋果產業鏈的本土企業有兩類最為受益:首先,處于優質賽道,并且在單一優質賽道縱向延伸,把有限的賽道無限延長,如聲學賽道的歌爾股份(行情002241,診股)和光學賽道的歐菲光(行情002456,診股);其次,選擇在多賽道向橫拓展,多點開花,從單品類到多品類,如立訊精密(行情002475,診股)

      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受益于業績的快速增長,A股蘋果產業鏈上市公司市值也迎來迅速成長,從2012年初的 547.48億元提升至2019年底的4683.10億元,年復合成長率為30.77%,市值增速遠超同期蘋果公司市值增長幅度。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蘋果上游產業還在不斷向中國大陸集中,大陸&香港核心供應商數量增多,而且近年來蘋果核心供應商向東南亞集中的趨勢明顯。2019年,位于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核心供應商數量占比已接近70%,其中中國公司(包括中國臺灣與中國香港)合計上榜86家,臺灣的供應商最多有46家,而中國大陸與香港分別上榜30家與10家。

      從行業分類看,中國整體的上市供應商排名前三的主要分布在技術硬件與設備(43家)、半導體(6家)、資本貨物(6家)。

      從工廠數量變化來看,在中美貿易摩擦大背景下,2019年蘋果供應鏈廠商中國工廠比例不降反增,2019年蘋果公司全球807家工廠中,有 383家設在中國大陸,相比2018年增加了27家。

      2

      所處產業鏈的地位和未來的機遇

      《每日財報》簡單的把產業鏈分為上游核心芯片、中游零部件、下游整機組裝,從過去歷代 iPhone的BOM成本清單中可以看到,其成本的大頭主要是各類芯片和屏幕,其次是零部件及模組,最低是整體組裝。

      從產品結構看,中國公司(包括中國臺灣與中國香港)主要集中在代工廠、包裝材料、電池及配件等領域,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多為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行業。

      進一步展開來看,隨著整機的不斷升級和進化,零部件的單品價值量正在發生變化。以蘋果的主要產品iPhone 系列為例,這些年來攝像頭成本的上升最為明顯,尤其是在最新款iPhone 11 Max Pro中,攝像頭一躍超過屏幕/觸控,成為手機物料中最貴的部分,相反,內存成本成為零部件中下降最為明顯的環節。

      國內廠商主要集中在中游零部件環節,包括聲學、攝像頭模組、連接器、PCB、模切件、功能件、外觀件、中框等環節,而上游的核心芯片和屏幕等環節則沒有國內廠商供應。本土公司中長期為蘋果提供玻璃蓋板的藍思科技(行情300433,診股),提供電池及配件的德賽電池(行情000049,診股),以及提供連接器與線材的立訊精密與蘋果公司的聯系依然緊密。對應到上市公司收入占比,藍思科技、德賽電池、立訊精密2019年來自蘋果收入占比可能超過四成。

      但客觀的來看,近年來蘋果核心供應商頻繁洗牌,而且價值低端的零部件制造公司被替代的風險顯著高于芯片領域。2014-2019年中國(包括中國香港與中國臺灣)入圍與出局蘋果產業鏈的公司名單顯示,包裝印刷、PCB、精密結構件等領域的廠商頻繁發生變動,這不僅警醒了本土企業,也給我們選擇投資標的提供了一個思路:盡量選擇價值含金量高的企業。

      此外,在壁壘低的領域,一些優秀的公司雖然暫時并未進入核心供應商名單,但是潛力明顯,例如PCB廠商中的崇達技術(行情002815,診股)、超聲電子(行情000823,診股)等。

      通過翻閱蘋果公司過去幾年的財報,《每日財報》發現,iPhone的收入占比進一步下滑,營收占比從2018年的63%下滑至2019年的55%。除了iPhone以外的服務以及配件業務大幅增長,比如說可穿戴設備,蘋果公司整體收入的增長也進入新舊動能的切換,但硬件方面的創新依然是蘋果產業鏈公司能夠持續成長的核心動力。

      首先,隨著5G版本的推出,整個iPhone的射頻端的價值量進一步提升,天線復雜度提升,插槽形態的變化等有望帶來價值增量,受益標的主要是立訊精密、信維通信(行情300136,診股)等。其次,內部緊湊的空間使得軟板價值量持續提升,同時部分廠商份額有所提升或切入新的物料,受益標的主要是鵬鼎控股(行情002938,診股)、東山精密(行情002384,診股)等。最后,5G手機散熱性能需求提升,石墨散熱片成為主流,國內供應商有望受益于量價齊升,中石科技(行情300684,診股)、安潔科技(行情002635,診股)等公司有望受益。

      另一方面,以AirPods、Watch、 iPod和智能音箱為代表的可穿戴業務成為蘋果公司業績增長最快部分,2016-2019財年營收復合增速為36.08%,高于蘋果公司6.46%的整體增速。在2019 財年,蘋果公司可穿戴及其他產品實現營業收入280.49億美元,已超過iPad 業務,成為公司營收增長的強力引擎。

      以蘋果airpods為例,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是芯片和方案廠商,中游主要是如 PCB、電池、揚聲器、線纜、天線等各種零部件,下游主要是整機組裝或代工廠,隨著整體市場空間快速擴大,上中下游都迎來快速爆發的機遇。這是未來主要的掘金機會,比如說SIP,也就是系統級封裝。

      為同步滿足高集成度、小型化需求,蘋果在最新發布的 AirPods Pro 產品中引入SIP封裝設計將兩塊慣性測量單元(IMU)、一塊藍牙模塊、一塊音頻編解碼器結合,實現在添加主動降噪功能的同時優化設備尺寸及用戶佩戴體驗。基于AirPods Pro中SiP的成功引入,蘋果有望在未來普通版 AirPods中也采用SiP設計,同時安卓系TWS廠商亦有望推出基于SiP方案的具有主動降噪等功能升級的TWS耳機新品,這兩者有望提振SiP封裝服務的需求。

      文章最后還是要提示一下風險,如果按照市場化的競爭規則,那么本土企業在蘋果產業鏈的前景肯定不會差,但目前國際政治形勢微妙,逆全球化趨勢明顯,中國的科技型企業也在承受被西方勢力遏制的壓力,蘋果產業鏈的本土公司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鄭重聲明:用戶在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與股民學堂立場無關,所發表內容來源為用戶整理發布,本站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山县| 大英县| 新丰县| 泸州市| 醴陵市| 通州区| 宿州市| 开封市| 田东县| 淮阳县| 兴山县| 黄梅县| 赤水市| 卢氏县| 桃园县| 丰顺县| 舟曲县| 威海市| 金溪县| 鲁甸县| 榆社县| 讷河市| 积石山| 武威市| 南部县| 蓬莱市| 威远县| 伊川县| 永宁县| 金山区| 吴旗县| 石台县| 新乡市| 开平市| 宁南县| 九寨沟县| 丹东市| 南京市| 彰化县| 隆子县|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