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銀行違規發放拆遷款 被疑違法成本低曾多次違規
“知法犯法”的背后或許是違規成本太低。
近日,據公開媒體報道,有市民匿名舉報紹興銀行違規代發巨額的拆遷款,晚上繞過聯網核查系統發放,不僅有重大金融風險隱患,而且可能涉嫌洗錢。
紹興銀行總行及紹興銀保監局對此表示,未發現洗錢行為,僅違了規。那究竟為何該行要繞過聯網核查發放這樣一筆巨額拆遷補助款呢?
違規發放拆遷款“明知故犯”
近日,有市民公開向媒體舉報,紹興銀行濱海支行在晚上7點公安部門聯網核查關閉后,發放拆遷補償款到大量私人賬戶,有單個賬戶就入賬上百萬,造成重大金融隱患。
紹興銀行總行對這起新聞的回應表示:情況屬實,未洗錢,系違規。紹興銀保監局也在通報中表示:未發現洗錢現象。
為防止資金流入非法渠道或違法人員的手中,是需要通過聯網核查來確定收款人身份的,而紹興銀行特意選擇了聯網關閉后的這段時間,發放幾個億的拆遷款,究竟是何原因?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銀行早日發放拆遷補償款,是對銀行百利而無一害的。
而拆遷款發放后,會打到業主在代發銀行開辦的銀行卡中,直接給銀行帶來一筆不小的存款。有的銀行為了提高拆遷款的留存率,會對拆遷款客戶制定專門的存款產品和理財產品,利率和收益要高于一般性的存款產品和理財產品。
幾個億的拆遷款對于紹興銀行濱海支行來說,已經算是一筆不小的業務了,足以完成這個支行半年甚至是全年的KPI。所以,也有人猜測,該支行是為了完成KPI而違規盡快發放此筆拆遷款。
既然要完成KPI,在合法合規的時間內完成也可以,為什么要繞過聯網核查呢?聯網核查主要是通過公民姓名和身份證號在賬戶系統、征信系統和反洗錢系統上查詢該賬戶是否屬于違規賬戶或失信人員等。
紹興銀行繞過聯網核查向個人賬戶發放大額拆遷款,如果這些賬戶中存在買賣賬戶、失信人員、違規賬戶等違法行為,這中間究竟是否存在著利益輸送?
對此,紹興銀行總行給公開媒體的回復是,該支行進行違規發放前,是給總行報備過的,還與監管方面進行了溝通,最后才進行的。《每日財報》認為,該銀行“知法犯法”的背后或許是違規成本太低。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此事件僅為簡單的違規事件,那紹興銀行要面臨的可能僅是來自銀保監會的罰款、警告或相關人員的撤職。
近年來已多次違規
據《每日財報》了解,紹興銀行近年來發生過多起違規事件。
2017年10月13日銀監會紹興監管分局因紹興銀行存在多項違法違規問題,具體包括虛增存貸款、員工操作客戶賬戶開展交易、違規代保管經客戶簽章但關鍵條款空白的信貸資料、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銀行承兌匯票業務、信貸風險管控不嚴且新增授信即出現不良、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來自信貸資金、員工與信貸客戶存在資金往來等,被處以罰款人民幣195萬元。
2018年1月,紹興監管分局對該行一口氣發布了7張罰單, 同時也對紹興銀行及相關責任人的相關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處罰。
其中僅第一張罰單紹銀監罰決字〔2018〕1號文件顯示,紹興銀行因票據資產非真實轉讓;向監管部門的報告不真實、不及時、不全面;未按規定落實票據業務內控管理要求;員工與票據中介存在往來,違規開展票據業務等違法行為,被中國銀監會紹興監管分局罰沒合計3650萬元。
此外,紹興銀行在2018年1月23日和2019年9月16日因虛增存貸款被銀保監會處罰,兩次共計罰沒115萬元。或許正是因為違規成本太低,所以才會讓其在違規的邊緣試探。
據《每日財報》了解,紹興銀行成立于1997年12月,前身為紹興市商業銀行,2009年11月18日更名為紹興銀行。截至2019年末,紹興銀行資產總額1283億元,負債總額1211億元,存款總額838.49億元。
2019年全年,紹興銀行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81億元,同比增長21.98%;凈利潤4.72億元,同比增長21.34%,營收凈利增速較快。
資產質量方面,該行的不良貸款率在2018年飆升到了2.20%,2019年這一指標已經降到了1.67%,撥備覆蓋率升為159.02%。
紹興銀行將2020年的主要經營目標定為:總資產達到1420億元;各項存款時點余額達到1016億元;各項貸款余額達到782億元;五級分類不良貸款率低于1.5%;不良偏離度控制在100%以內;收息率達到97.5%以上;撥備前利潤達到16.5億元。
據公開資料顯示,紹興銀行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4.37億元,凈利潤為3.66億元,不知今年在疫情影響下,該行還能否如愿完成既定目標。
據紹興銀行總行表示,目前該行支行已將發放拆遷款賬戶的聯網核查補辦完成,監管部門對此也只是認定沒有洗錢行為,后續處罰可能也僅是罰款和警告,但該行依舊需要對此事重視起來,加大內部管理力度,減少違規行為。
- 上一篇:正在恢復中的酒店行業
- 下一篇:中或超美:慘淡的電影票房與流媒體的黃金時代